蛇咬伤
即蛇啮。详该条。
即蛇啮。详该条。
出《本经逢原》。为蚌泪之别名,详该条。
正骨八法之一。出《灵枢·九针》卷一。有舒筋活络、散瘀消肿之功。《医宗金鉴》卷八十七:“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谓徐徐揉摩之也。此法盖为皮肤筋肉受伤,但肿硬麻木,而骨未断折者设。”适用于骨未断的皮
也称弄舌。舌头伸长。是舌的筋肌弛纵,肌张力减弱所致。舌觉热胀,常欲伸出口外,是心有痰热;若舌舒宽而麻木不仁,是气虚证。参见吐弄舌条。
十二剂之一。用寒凉药物组成,具有治疗热证作用的方剂。参见寒能制热条。
五膈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四肢倦重,身常发热,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名曰喜膈。”参见五膈条。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脾主肌肉,舌以肌肉为本,脾衰则舌痿。或因阴液耗损,筋脉失养所致。新病舌干红而痿,是热灼阴伤;久病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久病舌淡白而痿,是气血俱虚。症见舌短缩而痿,肌肉软。治宜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即五色丹。见该条。
寸口脉三部之一。详寸关尺条。
证名。见《集验背疽方》。指患疮疡期间出现呕吐症状。若喜寒恶热而呕者宜降火,方用黄连解毒汤;喜热恶寒而呕者宜养胃气,方用香砂六君子汤;脉实便秘而呕者宜泻火,方用内疏黄连汤;脉细肠鸣腹泻而呕者托里温中,方
【介绍】:清代医家。字小溪。四川岳池人。幼多羸疾,弃儒习医。医术日精。撰有《家藏蒙筌》18卷(1836),汇集脉学、诸科病证及本草药性等以普及医学知识。另有《医学入门》8卷(1857)。子迪哲、孙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