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法之一。治疗热痰的方法。由于邪热壅肺,炼液成痰。症见咳嗽不利、咯痰黄稠、面赤烦热、舌红苔黄等。用葶苈、黄芩、桑白皮、栝蒌皮、象贝母、芦根之类。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即飞龙阿魏化坚膏,见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因黑睛外伤,风热毒邪外侵;肝胆实火内炽,风火毒邪相搏于上所致。黑睛生翳,色带鹅黄,状若凝脂,头眼剧痛,目赤羞明。类今之化脓性角膜炎。治宜清肝、泻火、解毒。用四顺清凉饮子或
证名。《素问·玉机真藏论》:“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后人将出白解作“溲出白液”,有谓与“白淫”义同。参见便浊、白淫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七。即青蛇头。见该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有人胃气虚弱者,食生鱼,因为冷气所搏,不能消之,结成鱼瘕,揣之有形状如鱼是也,亦有饮陂湖之水,误有小鱼入人腹,不幸便即生长。亦有形状如鱼也。”参见瘕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三。即蛇腹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指中国政府在五十年代为保护、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而制定的政策。见《人民日报》1954年10月20日以“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为题的社论。其核心是肯定“中国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儿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
病证名。为疳证、疳疾、疳病的简称。是一种由脾胃运化失常所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病证。多见于5岁以内的儿童。主要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调,损伤脾胃,以及六淫疫毒,诸虫感染,热病久病之后而致脾胃虚弱。病因虽多
古病名。指肺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肺脉,……滑甚为息贲,上气。”《难经·五十四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杨玄操曰:“息长也,贲鬲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