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黑水者,其根起于肾,其状先从足肤肿。”参见十水条。
【介绍】:见吴辰灿条。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用于脊椎错位的整复。患者立于桌前,助手立于桌上从高处握患者两手臂将患者提起,使患者悬空双脚离地,医者在患处按压整复,给予固定。本法与脊椎悬吊复位法近似。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散翳、破散(内障)。《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翳从瞳人内透出,散如鳞点之状。”“或浓或淡,厚薄不一,其色黄白。”(《疡医大全》卷十一)。因该障之形态得名,属圆翳内障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即熨目。见该条。
见《本草经疏》。即木贼,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蠹疽。见该条。
【介绍】:隋代医家。僧人,亦称释智斌。撰《解寒食散方》2卷,已佚。
解剖部位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三。即眼弦。详该条。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七。即疣。详疣、千日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