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豆瓣七

豆瓣七

药材名称豆瓣七

拼音Dòu Bàn Qī

别名鱼公草、青鱼胆、冷青草、石寒公、万年青

出处豆瓣七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鱼公草,江西、湖南有之。绿茎丛生,茎有细毛,附茎生叶,长如芍药叶有斜齿;历落如锯。俚医云性寒,一名青鱼胆。”根据描述及附图,其原植物与今荨麻科狭叶楼梯草相符。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狭叶楼梯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lineolatum Wight var.majus Wed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40cm。茎上部密生短伏毛,分枝。单叶互生;无柄;托叶钻形;叶片斜狭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5-11cm,宽1.5-3.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斜楔形,边缘在中部以上疏生牙齿,上面疏生短柔毛或无毛,钟乳体条形,下面沿脉有紧贴的柔毛。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托圆形,边缘波状;苞片多数,匙形,长约1.2mm,先端圆形,边缘生纤毛;雄花有长梗,雄蕊4;雌花序较小,近球形。瘦果小,卵形。花期4-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中海拔林谷中的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约40cm。茎上部密被短毛。叶皱缩,展平后斜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5-11cm,宽1.5-3.5cm,先端长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上面有毛或无,下面沿脉有毛;托叶钻形。雄花序托圆形;苞片多数。雌花序近球形。果实小,卵形。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痈疽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瓦韦膜叶星蕨

    药材名称大瓦韦膜叶星蕨拼音Dà Wǎ Wéi Mó Yè Xīnɡ Jué别名大风草、爬山姜、断骨粘、宝剑草、光石韦、大石韦、岩姜七、鸡足莲、大叶包针出处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以“大风草”

  • 榕树

    药材名称榕树拼音Rónɡ Shù别名细叶榕、成树、榕树须来源桑科榕属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 L. f.,以叶和气根(榕树须)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叶:微苦、涩

  • 紫金沙

    药材名称紫金沙拼音Zǐ Jīn Shā别名踵瓣芹来源伞形科囊瓣芹属植物囊瓣芹Pternopetalum vulgare (Dunn)Hand.-Mazz.,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辛,温

  • 山麻

    药材名称山麻拼音Shān Má别名斗鹿、油罐草、假龙胆草、巨腾。来源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长蒴黄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chorus olitorius L.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挖

  • 栗树皮

    《中药大辞典》:栗树皮药材名称栗树皮拼音Lì Shù Pí别名栗树白皮(《唐本草》)。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树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栗子"

  • 羊踯躅根

    《中药大辞典》:羊踯躅根药材名称羊踯躅根拼音Yánɡ Zhí Zhú Gēn别名山芝麻根(《梁侯瀛集验良方》),巴山虎(《百草镜》),闹羊花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

  • 紫背菜

    药材名称紫背菜别名红番苋、红毛番、红背菜、红菜、叶下红、红玉菜、血皮菜、血匹菜、当归菜、观音菜、木耳菜来源菊科土三七属植物紫背菜Gynura bicolor (Roxb.) DC.,以全草或茎、叶入药

  • 长叶实蕨

    药材名称长叶实蕨拼音Chánɡ Yè Shí Jué英文名Longleaf Bolbitis别名三叉剑、单刀石韦、三角枫、三步跳、鸭公尾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实蕨科植物长叶实

  • 齿缘钻地风

    药材名称齿缘钻地风拼音Chǐ Yuán Zuàn Dì Fēnɡ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齿缘钻地风的根。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落叶灌木,高4米以上。叶对

  • 蒲葵根

    药材名称蒲葵根拼音Pú Kuí Gēn出处蒲葵之名始见于《南方草木状》。《纲目》载:“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后人以竹及纸为箑,故字从竹……东人多以蒲为之,岭南以蒲葵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