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夫疟者,由复伤于暑,客在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动前暑热,正气相击,阴阳交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更盛,故发寒热。阴阳相离,则寒热俱歇。若邪动气至,
指小儿心神受到拂逆而致的精神神经症状。《古今医统》:“小儿随其心性,不可触逆;凡有所爱之物,不可强直取之。心神所好,若不遂欲,心气解散,神逐物近,不食不言,神昏如醉,四肢垂軃,状如中恶者,称为物触。”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骨槽风。详该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即头风摩散,见该条。
内脏或某一组织器官有病,可于相应的体表输穴上产生压痛或感觉异常,按诊或针灸这些压痛点,可以诊断和治疗有关脏器的疾病,如肝、胆痛压肝俞、胆俞,牙痛压颊车等。此即《灵枢·经筋》所谓“以痛为输”的道理。
【介绍】:见卫汛条。
见素问直解条。
类中风病证之一。怒则气上,因暴怒则肝气上逆,血随气溢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细辛大黄丸,见该条。
出《食疗本草》。为八月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