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转胞

转胞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又称胞转转脬。《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胞屈辟不通,名为胞转。其病状,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多因强忍小便(忍尿疾走,忍尿入房、饱食忍尿等),或寒热所迫,或惊忧暴怒,气迫膀胱,使膀胱屈戾不舒所致。治宜疏导。方用蒲黄散滑石散,或猪苓汤甘遂末。年老者,宜补肾,用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方。惊忧暴怒,小便卒暴不通者,宜葱白汤。孕妇胎满压迫膀胱所致者,宜参术饮补中益气汤,或令孕妇平卧床榻,脚端抬高,使胎不压脬,小便自通。适近临产者,可手入产户,托起其胎,小便即出。转胞困危者,可用导尿法。

猜你喜欢

  • 身交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妇人胞落颓,……又灸身交五十壮,三报,在脐下横纹中。”近代《中国针灸学》等定位在腹正中线,脐下0.3寸处。《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则谓在脐下3寸。主治便秘,尿闭,遗尿,白带

  • 厥热胜复

    病证名。指伤寒邪传厥阴,阴阳消长的一种临床表现。由阴阳胜复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伤寒论条辨》:“厥五日,热亦五日,阴阳胜复无偏

  • 赤药

    出《本草图经》。为红药子之别名,详该条。

  • 玉米芯

    见《中医方药学》。即玉米轴,详该条。

  • 脾风疝

    古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脾风疝,外感之邪也。”张志聪注:“太阴脉滑,则土邪有余,脾风疝者,即肿重坠之属,病在湿也。

  • 崔实

    【介绍】:东汉时期医生。曾著《太医金箴》、《四民月令》等书,均佚。

  • 全福花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旋覆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 伤食吐泻

    病证名。指小儿伤食所致的吐泻。多因脾胃嫩脆,乳食失节,壅塞脾胃而引起。《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乳食不化,其吐及粪皆有酸臭气者,此伤食吐泻也。”治宜消食导滞。用胃苓汤加减。

  • 舌血

    病证名。即舌衄,详该条。

  • 目下肿

    证名。.指眼胞浮肿。为水肿病初起常见症状之一。《素问·评热病论》:“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又:“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参见水病、目窠上微肿、风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