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医药机构的职称。隶属于太医署。掌管药园的全面工作,共2人。参见药园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肘关节后脱臼。详手臂出臼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钱瑛条。
即三才丸,见该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喉间溃烂有虚实之别。因于虚者,多由阴虚于下,火炎于上所致。症见喉间溃烂疼痛,久而不愈,腐臭。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因于实者,多由肺胃实热,毒火上冲咽喉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蟹睛,离睛。详蟹睛条。
方书名。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或《本事方》。宋·许叔微撰。10卷。约刊于12世纪中期。书中按病类分为中风肝胆筋骨诸风、心小肠脾胃病、肺肾经病、头痛头晕方等23类。收载治疗方剂及针灸法,所选方剂约300
见《本草纲目》。为蛤蚧之别名,见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因体虚、寒邪深袭,致使血液凝结而成。发于膝盖或两侧部的石疽,形如鸡卵,坚硬如石,活动时患部疼痛,皮色不变,无红热,难消难溃,既溃难敛。治疗参见石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