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阎氏小儿方论

猜你喜欢

  • 板门

    推拿穴位名。又名门、版门。①位于手掌大鱼际处(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治气促,气攻,气吼,气痛,呕胀等症,并止小肠之寒气。《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版门穴,在大指下,高起一切平肉如板处。

  • 荜拨

    出《新修本草》。即荜拨,详该条。

  • 医经正本书

    医论著作。1卷。宋·程迥撰于1176年。作者结合临床论述医学中的一些学术问题,但有较浓厚的理学观点,甚至提出疫疠、伤寒没有传染性。须予批判地对待。

  • 饥不能食

    指知饥而不能食的证候,多因邪结胸膈而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用瓜蒂散。”亦有因脾胃津竭而致者,《医碥》卷二

  • 胎前泄泻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泄泻。详该条。

  • 咽白喉

    病证名。白喉假膜位于咽部者,初起常在一侧扁桃体,继而迅速扩展到咽峡部和悬雍垂。常兼有发热,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和轻度咽痛等症。治法详白喉条。亦可用抗白喉合剂。

  •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伤寒论》方。又名白术附子汤。炮附子三枚,白术四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初一服,其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

  • 夜热

    证名。指夜间发热,或热至夜间升高。多因热入血室,或阴血不足,或血瘀所致。《证治准绳》卷一:“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夜热则行阴二十五度,四顺饮子。”《兰室秘藏》

  • 痘疹良方

    见医方全书条。

  • 阳进阴退

    子午流注用语。指天干为阳主进,地支为阴主退。是推算次日干支开取井穴时辰的方法。例如甲日甲戍时开取胆经井穴足窍阴,要推算次日(乙日)开井穴的时辰,根据阳进阴退的原则,则天干从甲进一数为乙,地支从戍退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