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虚发热

阴虚发热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发热》。指精血津液等耗损所致的虚热。《证治汇补·阴虚发热》:“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向晚更甚,或饮食如常,头胀时作,脉洪数无力,视其舌大而色赤者,阴虚也,当滋真阴,宜地黄汤;若久而盗汗遗精咳嗽毛枯,宜三才丸补水以匹火,是亦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之义耳。”《医碥》卷一:“阴亏水虚则柴干火烈而焚灼为灾矣。此之火炎,乃由水虚所致,与上条阳亢而阴未亏者不同,证见口干体瘦,食少懒倦,头痛时作时止,遗精盗汗,骨蒸肉烁,唇红颧赤,咳嗽痰血,久成痨瘵。治宜甘润之剂,滋水以制火。”可选用四物汤加炒黄柏黄芩龟版鳖甲散青蒿鳖甲汤大补阴丸一阴煎等方。参见发热条。

猜你喜欢

  • 环握法

    关节损伤触诊检查法。适用于肩、肘、髋、膝关节脱位及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医者一手环握关节的半周,另一手作缓和的被动运动,注意握关节的手下感觉,借以判断伤情和检查脱臼的方法及施术后是否已复位。

  • 舌血

    病证名。即舌衄,详该条。

  • 十度(duó 夺)

    古诊法。出《素问·方盛衰论》。度,衡量测度。古代有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等五度,五度有虚有实,合称十度。用针前,先辨别十度,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补泻刺法。参见各条。

  • 廉泉

    ①经穴名。代号RN23。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本池、舌本。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位于结喉上方,当舌骨上缘凹陷处。(《千金要方》)。另说“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针灸甲乙经》)。“颈下结喉上

  • 全福花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旋覆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 天星根

    见《广西中草药》。为岗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 摩腹

    推拿方法名。见《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用手掌摩动腹部。《理瀹骈文》:“调中者摩腹,寓大和(健脾丸名)之理。”为内伤调补之法。

  • 枨后生

    见濯之《胎产须知》。即胀后产。详该条。

  • 偏身肿胀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徧身肿胀痧》:“痧者,暑热时疫恶毒之气,攻于里则为痰喘,为血瘀,昏迷沉重,不省人事。若元气壮实,内不受邪,不入于里,即散其毒于肌肤血肉之表,为肿为胀。若误饮热汤热酒,便成大害,此

  • 伤寒平议

    见六译馆医学从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