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即松香,详该条。
须色华美。《灵枢·五音五味》:“美须者阳明多血。”
【介绍】:见程式条。
见针灸问对条。
出李肇《国史补》。为麦饭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便读》。为板蓝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产泄。《丹溪心法》:“产后泄泻,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泄,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大者四、五穗,于盏内烧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研汤调下。此药虽微,能治大病,方名的奇散。”《张氏医通》卷十一:
出《新修本草》。为瓦松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丹疹、烂喉痧、烂喉痧、疫痧、疫喉、喉痧。类于猩红热。因其咽喉红肿糜烂,疹色鲜红如丹,故名。丹痧属于疫疹,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二至十岁为多见。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初期邪在卫分,继之病邪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