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重腭。详该条。
见《仁斋直指方论》卷五。即七气汤第三方。见七气汤条。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神气怯弱,遭受外感以后,又被外界异声异物所惊吓,或者由于邪热的刺激,则可引起神志不宁,成为本证。症见身热烦躁,面色青赤,睡卧不安,且有胆战心惊的现象。初起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诸气病证的三大治法。即补气、降气调气、破气。
①宋代翰林医官院医官职称,系一般下级之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②辽时医官的名称。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医生。字彦辅。江淮人。原为北宋医官,金人攻破开封,任金太医、中奉大夫、太医院使等职。后被杀害。
病名。见《外科问答》:“若两膝肘同发或一膝一肘并发,方可名驻节风。”证治参见鹤膝风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经来胃气不开,潮热旬日不思饮食。多因气血素虚所致。宜以开胃为主,用保和丸、逍遥丸。继以大补气血佐以滋阴,用十全大补汤酌加山茱萸、山药、丹皮、麦门冬、五味子。
病名。见《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泛指咽喉多种疾患。《喉科心法》卷上:“考古称喉症,总其名曰喉风。”多因风热搏结于外,火毒炽盛于内,肺失清肃,火动痰生,痰火邪毒停聚咽喉所致。《喉风论》卷上:“无言喉风者
证名。见《银海精微》。目盲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