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泄

风泄

病证名。又称风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风泄,恶风自汗,或带清血。由春伤风,夏感湿,故其泻暴,宜胃风汤。或泻而风邪内缩,必汗之,宜桂枝麻黄汤。”《医学入门》卷四:“风泻,……要知四季脾受风温,亦名飧泻。春古苍防汤、苍芍汤,夏二香散,秋神术散,冬不换金正气散,微汗之;稍久者三白汤、曲芎丸;带血虚者胃风汤。”本症可见于肠胃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疾病。参见风泻、外感风泻条。

猜你喜欢

  • 鹤膝痰

    病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中。即鹤膝风。详该条。

  • 五常

    即五行。《庄子·天运》:“天有六极五常。”成玄英疏:“五常谓五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伤寒论·序》:“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 浮碧山人

    【介绍】:见孙光裕条。

  • 癃闷

    病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大、小便不通之症。癃,小便不利;闷,通“秘”,大便秘结不通。《内经吴注》卷二十:小便不通为癃,大便不通为闷。”详癃闭、便秘、关格各条。

  • 荜拨

    出《新修本草》。即荜拨,详该条。

  • 九焦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九焦,即第九、十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肝腧在九焦之间。”

  • 劳伤

    即劳倦。详该条。

  • 素问佚篇

    见素问遗篇条。

  • 药品辨义

    见博物知本条。

  • 十五络穴

    指十五络脉自经脉别出处的穴位。即列缺(肺)、偏历(大肠)、丰隆(胃)、公孙(脾)、通里(心)、支正(小肠)、飞扬(膀胱)、大钟(肾)、内关(心包)、外关(三焦)、光明(胆)、蠡沟(肝)、鸠尾(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