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疟疾的一种。①指疟久不瘥,表里俱虚,小劳即复者。见《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劳疟候》:“凡疟积久不瘥者,则表里俱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疾虽暂间,小劳便发。”症见寒热不止,或发
见《医学入门》卷六。瘿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三香丸,见该条。
病名。指感受暑热而突然咯血嗽,状似痨瘵的病证。《增订伤暑全书》卷上:“盛暑之月,火能灼金,若不禁辛酒,脾火暴甚,有劳热躁扰,而火动于心肺者,令人咳嗽气喘,骤吐血衄血,头目不清,胸膈烦渴不宁。……宜四物
证名。指食入易消,自觉易饥的症状。多由中焦热盛所致。《灵枢·经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常为中消主症之。参该条。本症多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患。
疝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见《青海药材》。为白茅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即年老血崩,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胃虚汗。详该条。
证名。见《丹溪心法·咳逆》。即呃逆,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