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亚黑管菌

亚黑管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亚黑管菌

药材名称亚黑管菌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亚黑管菌Bjerkandera fumosa (Pers. ex Fr.) Karst.,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树的倒木上。

功能主治治子宫颈癌。

用法用量切成饮片,饭后熬煎或开水冲浸服用(只服浸出液),每2个为1个疗程。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亚黑管菌

药材名称亚黑管菌

拼音Yà Hēi Guǎn Jūn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烟色烟管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jerkandera fumosa(Pers.ex Fr.)Karst.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采摘后切片,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一年生,平伏贴生至平伏而反卷,常上下叠生并左右连生。菌盖半圆形至贝壳形或扁扇形,(2-7)cm×(3-9)cm,厚4-10mm;盖面淡灰色至淡黄色,有灰色与黄褐色的绒毛相间排列形成的同心环纹,近基部生有小疣;盖缘薄、锐,全缘,波状,淡褐色至黑色。管口面近白色至灰白色或灰褐色,擦后变为黑色;管口近圆形至多角形,每1mm间3-5个,管壁厚,全缘。菌肉白色至材白色,软木栓质,干后成木栓质,厚2-6mm。在菌管与菌肉之间有一层明显的暗褐色分界线。孢子椭圆形至近圆形,无色,光滑,(5-7)μm×(2.5-4)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及枯枝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南及河北、陕西、青海、江苏、福建、湖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贝壳形或扁扇形,长径3-9cm,短径2-7cm,厚2-10mm。表面赭石色、类白色、淡黄色或淡灰色,具细微绒毛,同心环节不明显,边缘薄,波状。管口面类白色或黑褐色,管口多角形,每1mm间3-5个。木栓质。气微,味淡。

性味微涩;平

功能主治抗癌。主子宫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开水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光头前胡

    药材名称光头前胡拼音Guānɡ Tóu Qián Hú别名岩防风、棕包头、鸡肢前胡、独活、岩棕、官防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化中前胡和岩前胡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eucedanum

  • 凤尾铁角蕨

    药材名称凤尾铁角蕨别名大猪鬃草、大凤尾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凤尾铁角蕨Asplenium praemosum Sw.,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消炎,清热,利尿。主治痢疾,肠炎,咽

  • 苦玄参

    药材名称苦玄参别名蛇总管[广西]、鱼胆草、落地小金钱、四环素草来源玄参科苦玄参Picria fel-terrae Lou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海红豆

    《中药大辞典》:海红豆药材名称海红豆拼音Hǎi Hónɡ Dòu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海红豆的种子。采收成熟的果实,剥取种子,晒干。原形态海红豆,又名:孔雀豆、红豆、相思树

  • 榛蘑

    《全国中草药汇编》:榛蘑药材名称榛蘑拼音Zhēn Mó别名蜜环菌、蜜色环蕈、蜜蘑、栎蘑、根索蕈、根腐蕈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白蘑科蜜环蕈属植物蜜环蕈Armillaria mellea (Vahl

  • 土荆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荆芥药材名称土荆芥拼音Tǔ Jīnɡ Jiè别名臭草[福建、江西、贵州]、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来源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

  • 金腰

    药材名称金腰别名猫眼草来源虎耳草科金腰Chrysosplenium grayanum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功能主治排脓解毒。外用治黑头疔疮。用法用量鲜全草适量,加盐卤捣烂敷患处。待

  • 茼蒿

    《中药大辞典》:茼蒿药材名称茼蒿拼音Tónɡ Hāo别名同蒿(《嘉佑本草》),蓬蒿(《饮膳正要》),同蒿菜(《滇南本草》),蓬蒿菜(《本草从新》),蒿菜(《得配本草》),菊花菜(《植物名实图

  • 红花寄生

    药材名称红花寄生拼音Hónɡ Huā Jì Shēnɡ别名红花寄、柏寄生、桃树寄生、红花桑寄生、寄脏匡、寄居花童出处本品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植物名实图考》称柏寄生,云:"生滇南柏树上,叶小而厚,

  • 小米柴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米柴药材名称小米柴拼音Xiáo Mǐ Chái别名牛屎柴、小豆柴、亮子药来源杜鹃花科小米柴Lyonia villosa (Wall.)Hand.-Ma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