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厚朴花

厚朴花

《中国药典》:厚朴花

药材名称厚朴花

拼音Hòu Pò Huā

英文名FLOS MAGNOLIAE OFFICINALIS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的干燥花蕾。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摘,稍蒸后,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长4~7cm,基部直径1.5~2.5cm。红棕色至棕褐色。花被多为12片,肉质,外层的呈长方倒卵形,内层的呈匙形。雄蕊多数,花药条形,淡黄棕色,花丝宽而短。心皮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圆锥形的花托上。花梗长0.5~2cm,密被灰黄色绒毛。质脆,易破碎。气香,味淡。

鉴别(1) 本品粉末红棕色。花被表皮细胞多角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密集的疣状突起,有的具细条状纹理。石细胞众多,呈不规则分枝状,壁厚7~13μm,孔沟明显,胞腔大。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7~85μm,壁稍厚,内含黄棕色物。花粉粒椭圆形,长48~68μm,直径37~48μm,具一远极沟,表面有细网状雕纹。非腺毛1~3细胞,长820~2300μm,壁极厚,有的表面具螺状角质纹理,单细胞者先端长尖,基部稍膨大,多细胞者基部细胞较短或明显膨大,壁薄。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8ml,密塞,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和厚朴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甲醇(27: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 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苦,微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化湿。用于胸脘痞闷胀满,纳谷不香。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厚朴花

药材名称厚朴花

拼音Hòu Pò Huā

别名调羹花(《中药材手册》)。

出处《饮片新参》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凹叶厚朴花蕾。春末夏初当花蕾未开或稍开时采摘,放蒸笼中蒸至上气后约10分钟取出,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亦有不蒸而直接将花焙干或烘干者。

生境分部主产四川、湖北、浙江等地。

性状干燥的花蕾形似毛笔头,长4~7厘米,径2~3厘米。外表棕褐色或棕红色,顶尖或钝圆,底稍圆,带有花柄;柄长1~1.5厘米,径约5毫米,上着生小茸毛。花瓣未开者层层覆盖,花头完整;已开者,有大形花蕊外露,棕黄色长柱形;花瓣肉质较厚,呈匙形,有油点,折之易碎。气香。以含苞来开、身干、完整、柄短、色棕红、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拣净杂质,去梗,筛去泥屑。

性味苦辛,温。

①《饮片新参》:"微苦,温。"

②《四川中药志》:"味甘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理气,化湿。治胸隔胀闷。

①《饮片新参》:"宽中理气。治胸闷,化脾胃湿蚀。"

②《四川中药志》:"宽胸理膈,降逆理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

注意《饮片新参》:"阴虚液燥者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厚朴花

药材名称厚朴花

拼音Hòu Pò Huā

别名调羹花

出处出自《饮片新参》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庐山厚朴的花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2.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Rehd.Et Wils.[M.Biloba(Rehd.Et Wils.) Cheng」

采收和储藏:春末夏初采收含苞待放的花蕾,置蒸笼中蒸至上气后约10min取出,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亦可直接用文火烘干或晒干。

原形态1.落叶乔木,高5-15m。树皮紫褐色,小枝粗壮,淡黄色或灰黄色。冬芽粗大,圆锥形,芽鳞被浅黄色绒毛。叶柄粗壮,长2.5-4cm,托叶痕长约为叶柄的2/3。叶近革质,大形,叶片7-9集生枝顶,长圆状倒卵形,长22-46cm,宽15-24cm,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渐狭成楔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发绿色,被灰色柔毛。花单生,芳香,直径10-15cm,花被9-12或更多,外轮3片绿色,盛开时向外反卷,内两轮白色,倒卵状匙形;雄蕊多数,长2-3cm,花丝红色;雌蕊多数,分离。聚合果长圆形,长9-15cm,(艹骨)(廿突)果具2-3mm的喙。种子三角状倒卵形,外种皮红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本种与厚朴十分相似,主要区别是,本种叶先端凹缺成2个钝圆的浅裂片。聚合果基部较窄。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喜生于温凉湿润气候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2.生于山坡山麓及路旁溪边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现在有些地区已多栽培。

2.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现已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厚朴花蕾长椭圆形,长4-8cm,直径1.5-3cm,红棕色至棕褐色,花梗长0.5-2cm,直径约5mm,密被灰黄色绒毛。花被片多为12片,外轮长方倒卵形,内轮匙形,肉质,表面有多数灰黄色点状疣;雄蕊多数,花药条形,淡黄棕色,花丝宽而短;雌蕊心皮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圆锥形的花托上。质脆,易破碎。气香,味淡而微辣。

以含苞未开.身干、完整、柄短、包棕红、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花梗横切面(花被片下面1mm处):表皮细胞1列,具非腺毛。皮层有石细胞群和油细胞散在,油细胞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5-115μm;并有较大的花被迹维管束散在。中柱维管束径向窄长,环列。髓部散有油细胞及石细胞。

粉末特征:红棕色。①花被表皮细胞多角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密集的疣状突起,有的具细条用质状纹理。②石细胞众多,呈不规则分枝状,壁厚7-13μm,纹孔明显,胞腔大。③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7-85μm,壁稍厚,内含黄棕色油滴。④花粉粒椭圆形,长48-68uμm,直径37-48μm,具1远极沟,表面有细网状雕纹。③非腺毛1-5细胞,长820-2350μm,壁极厚,有的表面具螺状角质纹理,单细胞者先端长尖,基部稍膨大,多细胞者基部细胞较短或明显膨大,壁薄。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4o目)2g,加95%乙醇25ml,回流加热1h放冷滤过。滤液供点样用。另取厚朴酚、和厚朴酚对照品以95%乙醇为溶剂配成0.1mg/ml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在硅胶G(青岛)板(晾干后于110℃活化0.5h)上点样,以环己烷-氯仿-无水乙醇(7:3:1)展开,取出晾干。喷5%香草醛浓硫酸液,110℃加热5min,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色斑。

化学成分花蕾含厚朴酚(magnolol),和厚朴酚(honokiol)和樟脑(camphor)[1]。

药理作用麻醉兔、猫静注或肌注厚朴花的酊剂水溶物都具有降血压作用.并使心率加快。

炮制拣净杂质,去梗,筛去泥屑。

性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行气宽中;开郁化湿。主肝胃气滞;胸脘胀闷;食欲不振;纳谷不香;感冒咳嗽等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

注意《饮片新参》:阴虚液燥者忌用。

各家论述1.《饮片新参》:宽中理气。治胸闷,化脾胃湿浊。

2.《四川中药志》:宽胸理膈,降逆理气。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樗叶

    《中药大辞典》:樗叶药材名称樗叶拼音Chū Yè别名樗木叶(《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叶。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纲目》:"苦

  • 紫菜

    《中药大辞典》:紫菜药材名称紫菜拼音Zǐ Cài别名索菜(《漳浦县志》),紫英(《本草从新》),子菜(《漳州府志》)。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主要为红毛菜科植物甘紫菜的叶状体。原形态藻体为扁平

  • 败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败毒草药材名称败毒草别名耳叶金毛裸蕨来源蕨类裸子蕨科耳叶金毛裸蕨Gymnopteris bippinnata var. auriculata (Fr.) Ching,以根、全草入药

  • 石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茶药材名称石茶别名东南长蒴苣苔、石麻婆子草、石芥菜来源苦苣苔科石茶Didymocarpus hancei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性味苦,凉。功

  • 重叶莲

    《中药大辞典》:重叶莲药材名称重叶莲拼音Zhònɡ Yè Liá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太白美花草的全草。夏季采收,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根茎暗褐

  • 芝麻菜

    药材名称芝麻菜拼音Zhī Mɑ Cài别名金堂葶苈、葶苈子、苦葶苈。出处芝麻菜,《滇南本草》始着录:"味甘、平,性微寒。治中风、暑热之症。"《植物名实图考》云:"芝麻菜,生云南。如初生菘菜,抽茎开四瓣

  • 圆瓣冷水花

    药材名称圆瓣冷水花拼音Yuán Bàn Lénɡ Shuǐ Huā别名走马胎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圆瓣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angulata (B1.)B1.采收和储藏:夏

  • 脓见愁

    《中药大辞典》:脓见愁药材名称脓见愁拼音Nónɡ Jiàn Chóu别名黄花母、黄花雾、黄花草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小柴胡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小灌木,直立或

  • 芝麻壳

    药材名称芝麻壳拼音Zhī Mɑ K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果壳。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黑脂麻"条。功能主治治半身不遂,烫伤。复方①治半身不遂:芝麻壳五钱,酒煎

  • 牛马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马藤药材名称牛马藤拼音Niú Mǎ Ténɡ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常绿油麻藤Mucuna sem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