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柞树皮

柞树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柞树皮

药材名称柞树皮

拼音Zhà Shù Pí

别名柞树、橡子树、青风栎、小叶槲树

来源壳斗科栎属植物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的树皮,其也入药。春季剥皮,刮去外面粗皮,晒干生用或煅炭用;夏秋采叶,晒干备用。

性味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黄疸,急、慢性支气管炎,痔疮。

用法用量2~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柞树皮

药材名称柞树皮

拼音Zhà Shù Pí

别名岛输尔巴姆那木(朝名)。

出处《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蒙栎树皮。春、秋季采,刮去外层粗皮,晒干或煅炭。

原形态蒙栎,又名:柞树、橡碗、小叶槲树、青刚标。

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皮暗灰色,纵深裂;幼枝平滑具棱,紫褐色。单叶互生,多集生于小枝顶端;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长7~17厘米,宽4~10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耳形,边缘具披状钝牙齿,通常8~9对,幼时叶脉有毛,老时变无毛,侧脉7~11对;叶柄长2~5毫米。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下垂,生于新枝叶腋,雄花花被6~7裂,雄蕊通常8;雌花花被6浅裂。壳斗环形,包围坚果1/3~1/2,直径1.5~2厘米,高0.8~1.5厘米,壁厚;苞片小,三角形。坚果卵形至长卵形,直径1.3~1.8厘米,长2~2.3厘米,无毛。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本植物的叶(柞树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向阳干燥处的疏林中。分布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区。

功能主治利湿,清热,解毒。治肠炎腹泻,痢疾,黄疸,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足。

复方①治痢疾,肠炎,腹泻:柞树皮五钱。水煎,日服三次。

②治黄疸:柞树皮,煅炭研末。每次二钱,日服三次。

③治痔疮:鲜柞树皮捣烂,敷患处。(功用主治以下出《吉林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小儿腹泻

取柞树皮3两洗净切碎,加水4000毫升,煎成1000毫升,用此煎液泡脚,每次半小时。病重者,口服煎液20毫升,每日2~3次。治疗200例,痊愈及好转者达96.5%。

②治疗阿米巴痢疾

取新鲜柞树皮200克,加水煮沸15~20分钟,制成1000毫升煎液。日服3次,每次5~10毫升饭前服。亦可用煎液灌肠。经临床验证,均有一定疗效,无任何副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柞树皮

药材名称柞树皮

拼音Zhà Shù Pí

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蒙栎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ercus mongolica Fisch.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刮去外层粗皮,晒干或煅灰。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30m。树皮暗灰色,纵深裂;幼枝平滑具棱,无毛,紫褐色。叶互生,多集生于小枝顶端;叶柄长2-5mm,无毛;叶片例卵形至长椭圆状例卵形,长7-19cm,宽4-1O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窄圆形或耳形,边缘具7-10对深波状钝牙齿,幼时沿叶脉有毛,老时变无毛,侧脉7-11对;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下垂,雄花序长5-7cm,轴近无毛,生于新枝叶腋,雄花花被6-7裂,雄蕊通常8;雌花花序6浅裂。壳斗环形,包围坚果l/3-l/2,直径1.5-2cm,高0.8-1.5cm,壁厚;苞片小,三角状卵形,背部呈半球表瘤起,密被灰白色知绒毛;坚果卵形至长卵形,直径1.3-1.8cm,长2-2.3cm,无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生于海肱200-2100m的山坡向阳干燥处的疏林中,常与辽东栎、杨、桦等混生,有时成纯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并东北、华北及山东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树皮外表面暗灰色,具纵深裂,内面灰白色,平滑。气微,味苦、涩。

性味微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痢疾;肠炎;小儿消袋子化不良;气管炎;黄疸;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捣。

复方①治痢疾,肠炎,腹泻:柞树皮五钱。水煎,日服三次。②治黄疸:柞树皮,煅炭研末。每次二钱,日服三次。③治痔疮:鲜柞树皮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临床应用1.治疗小儿腹泻:取柞树皮3两洗净切碎,加水4000ml,煎成1000ml,用此煎液泡脚,每次半小时。病重者,口服煎液20ml,每日2-3次。治疗200例,痊愈及好转者达96.5%。

2.治疗阿米巴痢疾:取新鲜柞树皮200g,加水煮沸15-20分钟,制成1000ml煎液。日服3次,每次5-10ml饭前服。亦可用煎液灌肠。经临床验证,均有一定疗效,无任何副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橘叶巴戟

    药材名称橘叶巴戟拼音Jú Yè Bā Jǐ别名橘叶鸡眼藤、水冬瓜、椿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海巴戟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da citrifolia L.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

  • 出山虎

    药材名称出山虎拼音Chū Shān Hǔ别名边耳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爱地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ophila herbacea (L.) 0.Kuntze[G.reniformisD

  • 荜茇根

    《中药大辞典》:荜茇根药材名称荜茇根拼音Bì Bá Gēn别名荜拨没(《本草拾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椒科植物荜茇的根。化学成分根含胡椒碱、荜茇明碱、荜茇明宁碱。茎含荜茇明碱

  • 维氏假瘤蕨

    药材名称维氏假瘤蕨拼音Wéi Shì Jiǎ Liú Jué英文名Veitch Phymatopsis别名乌鸡骟、花狼鸡、地五爪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维氏假瘤蕨的根

  • 五代同堂

    药材名称五代同堂拼音Wǔ Dài Tónɡ Tánɡ英文名Alangium faberi O-liv.var.platyphyllum Chun et How别名猴疳药;鸡肾棱木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枫

  • 紫花卫矛

    药材名称紫花卫矛拼音Zǐ Huā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紫花卫矛的根及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porphyreus Loe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枝,鲜用或切段晒

  • 水案板

    《中药大辞典》:水案板药材名称水案板拼音Shuǐ àn Bǎn别名扫尔得木(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8~10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具红

  • 岩黄连

    《中药大辞典》:岩黄连药材名称岩黄连拼音Yán Huánɡ Lián别名岩胡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岩黄连的根。秋后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倒圆锥形,肉质。茎单一

  • 红须须

    药材名称红须须拼音Hónɡ Xū Xū英文名Sage,salvia别名洱源鼠尾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洱源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lankongen

  • 海南虎皮楠

    药材名称海南虎皮楠来源交让木科海南虎皮楠Daphniphyllum paxianum Rosenth.,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江西、广东、广西。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感冒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