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毛茄

毛茄

药材名称毛茄

拼音Máo Qié

英文名root of Hairy Nightshade

别名羊不食、大叶毛刺茄、毛果牙卡、大祥颠茄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毛茄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ferox L. [.lasiocarpum Dunal var. uelutnim Callery et Gaudich.; S.immane Hanc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株,切段,晒干。

原形态直立草本至亚灌木,高1-1.5m。叶、花序及果实均密被黄色具节的长硬毛及不相等分枝的星状硬毛及直刺。小枝尘土色,多被具长柄的星状毛及直刺;叶片大而厚,卵形,长10-20cm,宽8-18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5-11个三角形波状浅裂,毛被在上面较薄,多被长硬毛及无柄不相等分枝的星状毛,在下面略厚,多被具短柄的星状毛,中脉上面微凹,下面微凸,侧脉约与裂片同数,其上在两面均着生稀疏的细直刺。蝎尾状花序腋外生;萼杯状,直径约1.5cm,外面密被具短柄及长柄的星状毛,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白色,近辐形,筒部隐于萼内,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外面具星状毛;雄蕊5,花药先端延长,卵状渐尖,顶孔向上;子房近卵形,柱头截形。浆果球状,直径约2cm,外面密被黄土色星状硬毛;种子房平,黑褐色,直径约2mm。花期夏、秋季,果熟期冬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沟谷湿地、灌丛中、路旁疏林或阴地密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主疝气;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用于跌打、疝气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白顶草

    《中药大辞典》:大白顶草药材名称大白顶草拼音Dà Bái Dǐnɡ Cǎo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白顶草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具纵条纹。

  • 轮叶八宝

    药材名称轮叶八宝拼音Lún Yè Bā Bǎo别名还魂草、打不死、轮叶景天、楼台还阳、酱子草、三角还阳、鸡眼睛、岩三七、胡豆七。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轮叶八宝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lot

  • 夹竹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夹竹桃药材名称夹竹桃拼音Jiá Zhú Táo别名红花夹竹桃、柳叶桃来源夹竹桃科夹竹桃属植物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以叶入药。

  • 鲛鱼

    药材名称鲛鱼拼音Jiāo Yú别名蜡鱼、瑰雷鱼(《南越志》),沙鱼、鳆鱼(《本草拾遗》),溜鱼(《纲目》),鲛鲨(《医林纂要》)。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肉。

  • 野牡丹子

    《中药大辞典》:野牡丹子药材名称野牡丹子拼音Yě Mǔ Dān Zǐ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果实。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牡丹"条。性味《福建中草

  • 美洲凌霄

    药材名称美洲凌霄拼音Měi Zhōu Línɡ Xiāo英文名Common Trumpetcreeper Flower来源为紫葳科植物美凌霄Campsis radicans (L.)Seem

  • 麦芽

    《中国药典》:麦芽药材名称麦芽拼音Mài Yá英文名FRUCTUS HORDEI GERMINATUS别名大麦芽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 的成熟

  • 白扁豆皮

    药材名称白扁豆皮拼音Bái Biǎn Dòu Pí别名扁豆壳来源即白扁豆的种皮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和白扁豆基本相同,能健脾利水,但无壅滞之弊。摘录《全

  • 油柑木皮

    药材名称油柑木皮拼音Yóu Gān Mù Pí别名紫荆皮(《生草药手册》)。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树皮。夏、秋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庵摩勒&q

  • 油桐叶

    《中药大辞典》:油桐叶药材名称油桐叶拼音Yóu Tónɡ Yè别名桐子树叶(《草木便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嫩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