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沙柳

沙柳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柳

药材名称沙柳

拼音Shā Liǔ

别名筐柳、降马[藏名]

来源杨柳科沙柳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以鲜茎、叶、树皮入药。

生境分部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主治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沙柳

药材名称沙柳

拼音Shā Liǔ

别名降马(藏名)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沙柳枝叶树皮。随用随采。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带紫色,初有贴生丝毛,后无毛。叶条形或条状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3~7毫米,边缘外卷,上半部有疏生具腺细齿,下半部近全缘,上面初有绢状毛,后几无毛,下面灰色,有丝毛;叶柄长1~3毫米,有长柔毛。花序轴密生长柔毛;苞片倒卵状矩圆形,基部有疏柔毛,腹面有1腺体;雄花序长1.5~2.3厘米;雄蕊2,花丝合生;雌花序长1.5~2厘米;子房密生短丝毛。蒴果长3毫米,无梗,裂开为2瓣。种子具长白毛。花期3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于河谷溪边湿地。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性味《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辛甘,温。"

功能主治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表祛风。治麻疹初期,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疮疖痈肿,树皮捣烂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沙柳

药材名称沙柳

拼音Shā Liǔ

别名筐柳

出处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乌柳的枝叶、树皮或须状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枝叶,夏、秋季采须状根,全年采收树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枝初被绒毛,后无毛。芽具长柔毛。叶片线形,长2.5-5cm,宽3-7mm,上面绿色,疏被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柔毛;叶缘我卷,上部具腺锯齿,下部全缘;叶柄具柔毛。花序与叶同时开放,基部具2-3小叶;雄花序长1.5-2.3cm,密花;雄蕊2,完全合生,花药4室,黄色;苞片基部具柔毛;腺体1,腹生;雌花序长1.3-2cm,密花,花序轴具柔毛;子房密被短毛;腺体1。蒴果长约3mm。花期4-5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3 000m的山河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散瘀消肿。主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疮疖痈肿;腰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表祛风。治麻疹初期,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

2.《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疮疖痈肿,树皮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豹皮菇

    药材名称豹皮菇拼音Bào Pí Gū别名豹皮香菇、白香菇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洁丽香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ntinus lepideus Fr.[Agaricus lepideus

  • 扁豆藤

    《中药大辞典》:扁豆藤药材名称扁豆藤拼音Biǎn Dòu Té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藤茎。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风痰迷窍,癫狂乱语,同朱砂为末姜汤下。

  • 仔榄树

    药材名称仔榄树拼音Zǎi Lǎn Shù别名黄平树、洪达木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仔榄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nteria zeylanica (Retz.)Ga

  • 风毛菊

    药材名称风毛菊拼音Fēnɡ Máo Jú别名八棱麻、八楞麻、三棱草、八面风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 (Thunb.) DC.,以全草入药。夏秋

  • 红叶藤

    药材名称红叶藤别名牛栓藤、霸王藤、牛见愁、荔枝藤来源牛栓藤科红叶藤Rourea microphylla (Hook. et. Arn.)Planch.[Santalodes microphyllum

  • 九连灯

    药材名称九连灯别名石梅、石杨梅、石虾、石仙桃、七仙桃、鬼子头、穿线草、疳肿药、烂疮草来源兰科九连灯Liparis plicata Franch. et Sa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功能主治清凉

  • 黄花仔

    药材名称黄花仔拼音Huánɡ Huā Zǎi别名吸血草(《闽南民间草药》),索仔草(《实用中草药》)。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粘毛黄花稔或心叶黄花稔的叶或根。原形态①粘毛黄花稔多

  • 海鹞鱼尾刺

    药材名称海鹞鱼尾刺拼音Hǎi Yào Yú Wěi Cì别名魟鱼刺来源药材基源:为魟科动物赤魟、花点魟及其近缘种的尾刺。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

  • 栗壳

    《中药大辞典》:栗壳药材名称栗壳拼音Lì Ké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外果皮。性味《纲目》:"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反胃,鼻衄,便血。①孟诜:

  • 铅霜

    《中药大辞典》:铅霜药材名称铅霜拼音Qiān Shuānɡ别名铅白霜(《本草图经》)。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用铅加工制成的醋酸铅。制法将醋酸置磁皿中,投入氧化铅,搅匀,加微温溶解后,乘温过滤,放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