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熊掌

熊掌

《全国中草药汇编》:熊掌

药材名称熊掌

拼音Xiónɡ Zhǎnɡ

来源食肉目熊科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 Cuvier);马熊Ursus pruinosus Blyth;棕熊Ursus arctos L.,以四肢的掌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西南。

炮制将熊掌外用湿泥包裹,用火烧至干燥时,剥去泥土及去毛,水浸切碎用。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除风湿,风寒湿痹及诸虚损症。

用法用量1~2只。

注意内热有外感者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熊掌

药材名称熊掌

拼音Xiónɡ Zhǎnɡ

别名熊蹯(《五传》)。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棕熊足掌。捕得熊后,将足掌砍下,糊以泥土,挂起晾干或用微火烘干,干燥后,去净泥土。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

生境分部主产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性状熊掌多连皮带毛,前掌较短小,长15~20厘米,后掌较长,约20~30厘米。前掌较宽。掌心均呈黑色,具厚实干枯的肉垫,肉垫表面无毛。趾5个,各趾都有弯曲的利爪;足趾间及掌的背面,密生黑色或棕褐色的细毛。有腥气。以宽大、厚实、身干、气腥而不臭者为佳。

化学成分干燥熊掌含脂肪43.90%,粗蛋白质55.23%,总氮8.83%,灰分0.94%;蛋白质水解产生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羟基缬氨酸等。

炮制浸泡后,切碎用。

性味①《医林纂要》:"甘咸,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辛,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可御风寒,益气力。"

②《医林纂要》:"滋补气血,祛风去痹,续绝除伤。"

③《四川中药志》:"能除风湿,健脾胃。治脾胃虚弱,风寒湿痹及诸虚损症。"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熊掌

药材名称熊掌

拼音Xiónɡ Zhǎnɡ

英文名Bear Paw

别名熊蹯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熊科动物黑熊和棕熊的足掌。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2.Ursus arcto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将足掌剁下,糊以泥土,挂起晾干,或用微火烘干,干燥后,去净泥土,保存。

原形态1.黑熊,体形较大,长1.5-1.7m,体重约150kg。头部宽圆。吻部短而尖;鼻端裸露,眼小;耳较长且被有长毛,伸出头顶两侧。颈部短粗,两侧毛特别长。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白斑。尾很短。毛较一致漆黑色,有光泽。四肢粗健,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后足跖垫亦宽大且肥厚,前宽后窄,内侧中部无毛间隔。具爪。除其鼻面部棕色、下颌白色、倒人字白斑外,全身均为黑色并带有光泽。

2.棕熊,体形较大,长约2m,重200-300kg。头阔而圆,吻部较长鼻也较阔,其端裸出,略侧扁。耳小,能动,内外被毛。肩端隆起,腰粗壮,尾短。四肢粗壮,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的爪长于后足。爪侧扁而弯曲,呈暗褐色。全身为黑棕色,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银灰色、棕黄色或棕红色。成体胸部无白色斑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混交林或阔叶林中。一般居于山上的石洞或大 树洞中,有冬眠习性,夏、冬季有垂直直适移现象。白天活动,视觉较差,善爬树,熊游泳力强。杂食性,但以植物为主。

2.栖息于广阔叶林、针叶林或混交林中有中。有冬眠习性,杂食以植物为主。

资源分布:1.分布极广泛东北、华北、西南、华南及陕西、甘肃、青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东北及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熊常多连皮带毛,肖掌较小,长15-20cm;后掌较长,长20-30cm。前掌较宽。掌心均呈黑色,具厚实干枯的肉垫,肉垫表面无毛。掌底系由若干个质地致密且较坚硬的圆柱体所构成。趾5个,各趾都有弯曲的利爪;足趾间及掌 的背面密生黑色或棕褐色的细毛。气腥而不臭。

化学成分干燥熊掌含脂肪43.90%,粗蛋白质55.23%,总氮8.83%,灰分0.94%;蛋白质水解产生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酪氨酸(tyrosine)、组氨酸(histidine)、脯氨酸(proline)、精氨酸(argin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羟基缬氨酸(hydroxyvaline)等。

炮制取原药材,去净杂质,洗净,阴干。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胃;补气血;祛风湿。主脾胃虚弱;诸虚劳损;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30-60g。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可御风寒,益气力。

2.《医林纂要》:滋补气血,祛风去痹,续绝除伤。

3.《四川中药志》:能除风湿,健脾胃。治脾胃虚弱,风寒湿痹及诸虚损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刺尖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刺尖药材名称青刺尖拼音Qīnɡ Cì Jiān别名炮筒果、牛奶捶、鸡蛋糕、梅花刺、枪子果、打枪果、阿那斯、狗奶子、蒙自扁核木来源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扁核木Prinsepi

  • 痢止蒿

    《中药大辞典》:痢止蒿药材名称痢止蒿拼音Lì Zhǐ Hāo别名止痢蒿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痢止蒿的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匐枝横走,节

  • 绒毛粉背蕨

    药材名称绒毛粉背蕨拼音Rónɡ Máo Fěn Bèi Jué别名小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绒毛薄鳞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tolepidium subvillosum(Hook

  • 钝齿铃子香

    药材名称钝齿铃子香拼音Dùn Chǐ Línɡ Zǐ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唇科植物钝齿铃子香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lonopsis odontochila Diels var.s

  • 粉瘤菌

    药材名称粉瘤菌拼音Fěn Liú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假丝菌科真菌粉瘤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gala epidendrum(L.)Fr.[Lycoperdon epidendrum

  • 圆锥花南蛇藤根

    药材名称圆锥花南蛇藤根拼音Yuán Zhuī Huā Nán Shé Té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锥序南蛇藤Celastrus paniculatus Willd.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慈乌

    《中药大辞典》:慈乌药材名称慈乌拼音Cí Wū出处《纲目》来源为鸦科动物寒鸦的肉。原形态寒鸦(《嘉佑本草》),又名:乌、鸒(《诗经》),鹎鶋(《尔雅》),鸦、楚乌、孝乌(《说文》),元乌(崔

  • 细柄薯蓣

    药材名称细柄薯蓣拼音Xì Bǐnɡ Shǔ Yù别名小黄连、野生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细柄薯蓣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tenuipes Franch.et Sav.采收和储

  • 麦穗七

    药材名称麦穗七别名山酢浆草、麦子七、大酸梅草、钻地蜈蚣、三块瓦、断脚蜈蚣、上天梯、地海椒、大酸米子草、老鸦酸来源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麦穗酢浆草Oxalis griffithii Edgew. et

  • 安徽小檗

    药材名称安徽小檗来源小檗科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nendt,以树枝、树皮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主治黄疸,目疾,热痢下血,淋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