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番石榴叶

番石榴叶

《中药大辞典》:番石榴叶

药材名称番石榴叶

拼音Fān Shí Liu Yè

别名鸡矢茶(《广西中药志》)。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采嫩叶晒干。

化学成分叶含β-谷甾醇、三萜类。又含槲皮素、番石榴甙、无色矢车菊素、长生甙、番石榴酸、萹蓄甙(一说不含有)。并含挥发油丁香油酚等。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甘涩,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止泻。治泄泻,久痢,湿疹,创伤出血。"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皮肤湿疹,瘙痒,热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鲜者0.5~1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大便秘结、泻痢积滞未清者忌服。

复方①治肠炎,痢疾:番石榴鲜叶一至二两,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番石榴鲜叶捣烂外敷患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番石榴叶

药材名称番石榴叶

拼音Fān Shí Liu Yè

英文名Immature fruit of Guava,Immature fruit of Common Guava,Guava Leaf

别名鸡矢茶、番桃叶、麻里杆、吗桂香拉、那拔叶、那拔心、拔仔心、番石榴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idium guajava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5-10m。树皮浅黄褐色,嫩枝四方形,具白色短毛,老则脱落;芽密被白色短毛。单叶互生,稀有轮生,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长5-12cm,宽3-5cm,揉之有香气,革质,先端圆或短尖,基部钝至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叶脉微凹或平坦,嫩时疏生短毛,下面浅绿色,疏生小腺体,密被短柔毛,主脉隆起,侧脉7-11对,亦隆起,斜出将近叶缘而弯曲;叫柄长4mm。花两性,腋生1-4朵;萼5片,绿色,卵圆形;花瓣白色,卵形,长2-2.5cm;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花丝白色,花药浅黄色,纵裂;雌蕊1,花柱长于花丝,柱头圆形,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浆果球形、卵圆形或洋梨状,长2.5-8cm,径3-5cm,果肉通常黄色,也有白色或胭脂红色。种子卵圆形,淡白色。花期5-8月。果期8-11月。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多皱缩郑曲或破碎,长5-12cm,宽3-5cm,先端圆开短尖,基部印至圆形,边缘全缘,上表面淡棕褐色,无毛,下表面灰棕色,密被短柔毛,主脉和侧脉均隆起,侧脉在近叶缘处连成边脉。叶柄长3-6mm。革质而脆,易折断。嫩茎扁四棱形,必被短柔毛。气清香,味涩、微甘苦。

化学成分叶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三萜类[1]。又含槲皮素(quercetin),番石榴鞣花甙(amritoside)[2],无色矢车菊素(leuco-cyanidin),番大榴鞣花甙(amritoside)[2],番石榴酸(psidiolic acid)[3],萹蓄甙(avicularin)[4,5](一说不含有)[2]。并含挥发油,如丁香油酚(eugenol)[5],顺-3-已烯-1-醇(cis-3-hexen-1-ol),已烯醇(hexenol),已醛(hexanal),另有苯萹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已酸-β-苯已酯(β-phenylethyl acetate),肉桂酸甲酯(methyl cinna-mate),苹果酸(malic acid),树脂、蜡及鞣质等[6]。

性味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清热解毒。主泻痢腹痛;食积腹胀;齿龈肿痛;风湿痹痛;湿疹臁疮;疔疮肿毒;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鲜品可用至24-30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或含漱;或研末撒。

注意大便秘结、泻痢积滞未清者忌服。

复方①治肠炎,痢疾:番石榴鲜叶一至二两,煎服。(《云南中草药选》)②治跌打损伤, 刀伤出血:番石榴鲜叶捣烂外敷患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止泻。治泄泻,久痢,湿疹,创伤出血。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皮肤湿疹,瘙痒,热痱。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撑篙竹

    药材名称撑篙竹拼音Chēnɡ Gāo Zhú英文名Punting Pole Bambusa别名油竹、白眉竹、花眉竹出处始载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掌篙竹的叶、叶芽或茎皮。拉丁

  • 白芥

    《中药大辞典》:白芥药材名称白芥拼音Bái Jiè别名胡芥(《蜀本草》),蜀芥(《纲目》)。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茎叶。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较粗壮,高达1米

  • 山橘叶

    《中药大辞典》:山橘叶药材名称山橘叶拼音Shān Jú Yè别名金豆叶(《广东中药》)。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橘的叶。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山橘(《本草求原》),又名:

  • 豆黄

    《中药大辞典》:豆黄药材名称豆黄拼音Dòu Huánɡ别名大豆黄(《干金方》)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制法《纲目》:"用

  • 八月瓜

    药材名称八月瓜拼音Bá Yuè Guā别名牛腰子果、六月瓜、小八瓜、哪瓜、黄狗肾、木王瓜、八月果、野人瓜、刺藤果、牛懒袋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五风藤、宽叶八月瓜和小花八月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

  • 甜瓜蒂

    药材名称甜瓜蒂拼音Tián Guā Dì别名瓜蒂、瓜丁、苦丁香、甜瓜把出处甜瓜蒂始载于《本经》,原名瓜蒂,列为上品。1.《别录》云:“生嵩高平泽。七月七日采。“2.《本草图经》曰:“瓜蒂即甜瓜蒂也&h

  • 新疆延胡索

    药材名称新疆延胡索拼音Xīn Jiānɡ Yán Hú Suǒ别名西延胡索、延胡索、元胡。出处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延胡索附图有西玄胡索,无说明。李中立《本草原始》指出:"西玄胡索外黑内黄。"新疆在西

  • 猪肠

    《中药大辞典》:猪肠药材名称猪肠拼音Zhū Chánɡ别名猪脏(《百一选方》)。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大肠。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①《千金·

  • 豹皮菇

    药材名称豹皮菇拼音Bào Pí Gū别名豹皮香菇、白香菇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洁丽香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ntinus lepideus Fr.[Agaricus lepideus

  • 胡桃仁

    《中药大辞典》:胡桃仁药材名称胡桃仁拼音Hú Táo Rén别名虾蟆(《酉阳杂俎》),胡桃肉(《海上集验方》),核桃仁(《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