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竻慈姑

竻慈姑

《中药大辞典》:竻慈姑

药材名称竻慈姑

拼音Lè Cí Gū

别名天河芋(《岭南采药录》),刺芋(《广州植物志》),水竻钩(《陆川本草》),勒蒙、竻芋、竻藕(《南宁市药物志》)。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刺芋根茎。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有刺草本。根茎圆柱形,径约2.5厘米,有结节及硬刺,旁生侧根。叶革质,长15~45厘米,幼时戟形或箭形,而有阔或狭的基生裂片,老时常宽甚于长,羽状深裂,基部心形,裂片披针形,长渐尖,有主脉1条,沿背脉有刺;叶柄圆柱形,长60~120厘米,有刺,基部有鞘。佛焰苞长20~35厘米,血红色。旋扭状,仅基部张开;肉穗花序长约2.5厘米,结果时5~10厘米,宽约2.5厘米,密花;花两性,由上及下开放。浆果倒圆锥形,有棱5~6,如葡萄状。花期夏月。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山谷、泽地、池塘。分布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根茎圆柱状,表皮棕褐色,有隆起结节及锐利的硬刺,节间长约6~7厘米。有残留侧根痕及向里卷曲的叶柄基部。药材多切成斜片状,断面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性,有许多棕色小点。味麻辣。

化学成分根茎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

性味①《陆川本草》:"性凉,味淡。"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热病口渴,肺热咳嗽,小便黄赤,皮肤热毒。

①《岭南采药录》:"解毒。烂头、烂脚,煎水洗之;小儿胎毒、烂肉,煎水洗及为末掺之。"

②《陆川本草》:"消炎,解毒,利尿。治身热、口渴,头痛,小便黄赤,一般热性病。"

③《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消肿散瘀。治肺热咳嗽,肠胃热毒,小便亦热,营养性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竻慈姑

药材名称竻慈姑

拼音Lè Cí Gū

英文名Rhizome of Spiny Lasia Spinyelephantsear

别名天河芋、勒茹茹、水刺芋、水竻钩、勒蒙、竻芋、竻藕、勒慈茹、勒芋、巧南、野茨茹、山茨茹、水勒芋、有勒慈姑、旱慈姑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刺芋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sia spinosa (L.) Thwait.[Dracontium spinosum L.;Lasia heterophylla Schott;L.aculeata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挖取根茎或全草,洗净,晒干或切碎晒干。

原形态刺芋,年生有刺常绿草本,高达1m。根茎横走,圆柱形,粗可达4cm,灰白色,多少具皮刺,节间长2-5cm,须根纤维状,多分枝,节部环状,稍膨大。叶柄长于叶片,长20-50cm;叶片形状多变,幼株上的戟彬,长6-10cm,宽9-10cm,至成年植株过渡为鸟足-羽状深裂,长、宽20-60cm,表面绿色,背面淡绿且脉上疏生皮刺;基部弯缺宽短,稀截平;侧裂片2-3,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坡外形,多少渐尖,向基部渐狭,最下部的裂片再3裂,小裂片长15-20cm,宽2-3cm。花序柄长20-35cm;佛焰苞长15-30cm,管部长3-5cm,檐部长25cm,上部螺状旋转;肉穗花序圆柱形,钝,长2-4cm,黄绿色。果序长6-8cm,粗3-3.5cm;浆果倒卵圆状,顶部四角形,长达1cm,先端通常密生小疣状突起。种子长5mm,粗3.5mm。花期9月,果到年2月成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30m以下的田边、沟旁、阴湿草丛、竹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和阴湿环境。宜选择肥沃、疏松、潮湿的壤上或砂质壤上栽培。

栽培技术繁殖入法:用分株繁殖法。春季,从母株分挖出带根些分株,按行株距30cm×15cm开穴定植。

田间管理 每年中新除草2-3次,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夏、秋季采收,挖取根茎或全草,洗净,晒干或切碎晒干。

根茎含水表冬甙忒(triglochillifl),及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

性状干燥根茎圆柱状,表皮棕褐色,有隆起结节及锐利的硬刺,节间长约6-7cm。有残留侧根痕及向里卷曲的叶柄基部。药材多切成斜片状,断面灰白色或粉红色,粉性,有许多棕色小点。味麻辣。

化学成分根茎含水麦冬甙(triglochinin),及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

性味味苦;辛;性凉

归经心;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健胃消食。主热病口渴;岳热咳嗽;小便黄赤;肾炎水肿;白带;风湿痹痛;跌打肿痛;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小儿头疮;胎毒;痄腮;淋巴结结核;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解毒。烂头、烂脚,煎水洗之;小儿胎毒、烂肉,煎水洗及为末掺之。

2.《陆川本草》:消炎,解毒,利尿。治身热、口渴,头痛,小便黄亦,一般热性病。

3.《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消肿散瘀。治肺热咳嗽,肠胃热毒,小便赤热,营养性浮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毛鸡

    药材名称小毛鸡拼音Xiǎo Máo Jī别名小鸦鹃来源鹃形目杜鹃科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 lignator Swinhoe,以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

  • 唢呐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唢呐花药材名称唢呐花拼音Suǒ Nà Huā别名炮胀花、炮胀筒、金鸡豇豆、两头毛、麻叶子、羊胡子草、羊奶子、燕山红、岩喇叭花来源紫葳科角蒿属植物毛子草Incarville

  • 白刺花叶

    《中药大辞典》:白刺花叶药材名称白刺花叶拼音Bái Cì Huā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刺花"条。化学成

  • 野花生

    药材名称野花生拼音Yě Huā Shēnɡ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决明的全草或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决明子"条。化学成分全草含D-甘露醇、蜂花醇、β-谷甾醇、葡萄糖。

  • 海雹菜

    药材名称海雹菜拼音Hǎi Báo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鞭枝藻科植物海雹菜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chytrichia quoyi(C.Ag.)Born.et Flah.[Nostoc qu

  • 大花石上莲

    药材名称大花石上莲拼音Dà Huā Shí Shànɡ Lián别名岩白菜、毛芥菜、还魂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福建苦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eocharis fokienensis

  • 白马骨

    《中药大辞典》:白马骨药材名称白马骨拼音Bái Mǎ Gǔ别名六月雪、路边金(《宁乡县志》),满天星((阳春县志》),路边鸡(《草木便方》),六月冷、曲节草(《岭南采药录》),路边荆、鱼骨刺

  • 伽喃香

    药材名称伽喃香拼音Gā Nán Xiānɡ别名奇南香(《本草乘雅半偈》),琪喃(《宦游笔记》),奇楠(《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近根部的含有多量树脂的木材。

  • 海尼豆瓣绿

    药材名称海尼豆瓣绿拼音Hǎi Ní Dòu Bàn Lǜ别名狗骨头、散血丹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胡椒科植物海尼豆瓣绿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原形态半肉质草本,高5~

  • 岩丸子

    药材名称岩丸子别名石鼓子、一口血、独牛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柔毛秋海棠Begonia henryi Hemsl.,以块茎入药。秋后挖取块茎,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甘、苦,微寒。功能主治解毒,散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