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红紫珠

红紫珠

《中药大辞典》:红紫珠

药材名称红紫珠

拼音Hónɡ Zǐ Zhū

别名蓝靛(《广西中兽医药植》)。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

原形态红紫珠,又名:对节树、小红米果、红叶紫珠、细米油珠。

直立灌木,高达3米,全体被柔毛及星状毛。单叶对生,具柄,倒卵形或倒矩圆形,长10~14厘米,宽38~45毫米,先端急尖至锐尖尾,边缘有三角状锯齿,基部心脏形,上面绿色,有柔毛,下面浅绿,侧脉6~12对,被短柔毛,较密生。聚伞花序,径约2~3厘米;苞片细小,卵圆形;萼杯状,萼齿不显着,具腺点;花冠紫红色,长约3毫米,4裂,卵圆形,外面被细毛,有腺点;雄蕊4,花丝长2倍过花冠;雌蕊1,花柱略长过雄蕊,子房上位,秃净;核果球状,直径约2毫米,红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溪边或疏林、丛草中。分布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功能主治《广西药植名录》:"接骨。治跌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两。外用:研末敷。

注意①治吐血、尿血:红紫珠叶二至三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⑦治外伤出血:红紫珠叶研末,撒布患处。(《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紫珠

药材名称红紫珠

拼音Hónɡ Zǐ Zhū

英文名Leaf of Reddish Beautyberry

别名小红米果、白金子风、山霸王、野蓝靛、漆大伯、空壳树、对节树、复生药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的叶及嫩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licarpa rubella Lind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灌木,高1-3m。小枝被黄褐色星郑州志及多细胞腺毛。单叶对生;近无柄;叶片倒卵形名倒卵状椭圆形,长10-20cm,宽3-10cm,先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心形、近耳形或偏斜,边缘具细锯齿苦口婆心整齐粗齿,表面微被多细胞单毛,背面被星状毛、单毛、腺毛及黄角腺点;侧脉6-10对。聚伞花序腋生,宽2-4cm,4-6次分歧,被毛与小枝同;花序梗长2-3cm;苞片细小,卵圆形;萼杯状,萼齿湿润着或钝三角形,被星状毛或腺毛及黄色腺点;花冠紫红色、黄绿色或白色,长约3mm,先端4裂,裂片钝圆,被腺毛及黄色腺点;雄蕊4,长为冠的2倍;子房有毛。果实紫红色,径约2mm。花期5-7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900m的山坡、河谷、林中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及安微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嫩枝呈圆柱形,直径0.4-0.9cm,表面灰褐色,被黄褐色星状毛及多细胞腺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遭受部明显。叶多卷曲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20cm,宽3-9cm;先端较尖,基部略呈心形,边缘有三角状锯齿,上表面暗棕色,下表面有黄色腺点,两面均有柔毛;叶柄极短,长仅约0.3cm。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微苦;平

归经肺;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衄血;吐血;咯血;痔敌国;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广西药植名录》:接骨。治跌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圆叶南蛇藤根

    药材名称圆叶南蛇藤根拼音Yuán Yè Nán Shé Ténɡ Gēn别名称星蛇、双虎排牙、铁包金。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圆叶南蛇藤Celastrus kusanm Hayata的根。拉丁植物动

  • 隔山撬

    药材名称隔山撬别名白首乌[吉林]、白奶奶、豆角蛤蜊、过山飘、无粱藤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隔山消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Hemsl.,以块根入药。秋季采,晒干,润透,切

  • 马桂花

    《中药大辞典》:马桂花药材名称马桂花拼音Mǎ Guì Huā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紫金牛科植物长圆叶酸藤子的果实。夏秋采摘,晒干。原形态长圆叶酸藤子,又名:断骨藤、多脉信筒子。藤状灌木

  • 大花卫矛

    药材名称大花卫矛拼音Dà Huā Wèi Máo别名野杜仲、金丝杜仲、四棱子来源卫矛科大花卫矛Euonymus grandiflorus Wall.,以树皮、根皮、果、叶

  • 美丽胡枝子

    药材名称美丽胡枝子拼音Měi Lì Hú Zhī Zǐ别名三妹木、假蓝根、碎蓝本、沙牛木(《广西中草药》),夜关门、鸡丢枝、三必根(《广西药植名录》),红布纱、马须草、马乌柴、羊古

  • 骨牌蕨

    药材名称骨牌蕨拼音Gǔ Pái Jué别名上树咳、瓜核草、骨牌草来源蕨类水龙骨科骨牌蕨Lepidogrammitis rostrata (Bedd.)Ching [L. subro

  • 貉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貉肉药材名称貉肉拼音Hé Ròu别名貉来源食肉目犬科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以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滋补强壮。主治

  • 兔骨

    《中药大辞典》:兔骨药材名称兔骨拼音Tù Gǔ出处《别录》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骨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性味①《药性论》:"味甘。"

  • 簕苋菜

    药材名称簕苋菜拼音Lè Xiàn Cài别名刺苋、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野勒苋、刺刺草、野刺苋莱、酸酸苋、刺苋菜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刺苋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sp

  • 芙蓉菊根

    《中药大辞典》:芙蓉菊根药材名称芙蓉菊根拼音Fú Rónɡ Jú Gēn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化学成分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