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耳叶排草

耳叶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叶排草

药材名称耳叶排草

别名耳状珍珠菜、二郎箭

来源报春花耳叶排草Lysimachia auriculata Hemsl.,以根、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陕西。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活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刀伤等症。

用法用量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耳叶排草

药材名称耳叶排草

拼音ěr Yè Pái Cǎo

别名二郎箭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耳叶珍珠菜的根和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 chiaauriculata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前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0cm。全株无毛。茎直立,钝四棱形,通常上部分枝。叶对生,在茎上部有时互生;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或线形,长4-10cm,宽2-25mm,先端长渐尖或稍锐尖,基部耳状抱茎(茎上部叶有时基部圆形或钝),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近边缘密生暗红色腺点,中肋在下面隆起,侧脉6-7对,纤细。总状花序稍疏松,生于茎端和枝端,因而构成圆锥花序状,长10-15cm;苞片钻形,与花梗等长或稍短;花梗长2-4(6)mm;花萼长3.5-4mm,5裂,分裂近达基部,裂片披针形,渐尖,边缘具缘毛;花冠白色,钟状,长5-6mm,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5mm,5裂,裂片舌状长圆形,宽约1.5mm,常有暗紫色腺条;雄蕊内藏,5枚,花丝贴生至花冠裂片的基部,分离部分长约0.5mm,花药线形,长约1.2mm,药隔先端有红色粗腺体;子房无毛,花柱长约2mm。蒴果球形,直径约3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山坡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

性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血消肿;止血。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梨叶

    《中药大辞典》:梨叶药材名称梨叶拼音Lí Y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叶。化学成分沙梨叶含熊果酚甙和鞣质。叶在成叶期含氮、磷、钾最高,以后则逐渐减少,钙

  • 大豆黄卷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豆黄卷药材名称大豆黄卷拼音Dà Dòu Huánɡ Juǎn别名大豆卷来源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种子发芽后

  • 亚黑管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亚黑管菌药材名称亚黑管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亚黑管菌Bjerkandera fumosa (Pers. ex Fr.) Karst.,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阔叶树

  • 金果榄

    《中国药典》:金果榄药材名称金果榄拼音Jīn Guǒ Lǎn英文名RADIX TINOSPORAE别名山慈菇[广东、广西]、金牛胆、地苦胆、金狮藤、九牛胆、九莲子、青牛胆、金线吊葫芦来源本品为防己科植

  • 兔皮毛

    《中药大辞典》:兔皮毛药材名称兔皮毛拼音Tù Pí Máo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皮毛。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功能主治治灸疮

  • 观音苋

    《中药大辞典》:观音苋药材名称观音苋拼音Guān Yīn Xiàn别名木耳菜、血皮菜(《植物名实图考》),水三七(《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血匹菜、紫背天葵(《重庆草药》),红番苋、红毛番、红

  • 白花蛇目睛

    《中药大辞典》:白花蛇目睛药材名称白花蛇目睛拼音Bái Huā Shé Mù Jī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眼睛。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小儿夜啼

  • 眼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眼睛草药材名称眼睛草别名望北京、一支林来源荨麻科眼睛草Procris wightiana Wall. ex Wedd.,以茎、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酸,凉。功能主治清热解

  • 鳗鲡鱼

    《中药大辞典》:鳗鲡鱼药材名称鳗鲡鱼拼音Mán Lí Yú别名白鳝、蛇鱼、风鳗(《纲目》),鳗鱼(《本经逢原》),白鳗、青鳝(《中国动物图谱·鱼类》)。出处《别

  • 马骨

    《中药大辞典》:马骨药材名称马骨拼音Mǎ Gǔ出处《食疗本草》来源马科动物马的骨头。性味甘,凉。①《别录》:"头骨:微寒。"②《纲目》:"头骨:甘,微寒,有小毒。&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