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臭梧桐子

臭梧桐子

《中药大辞典》:臭梧桐子

药材名称臭梧桐子

拼音Chòu Wú Tónɡ Zǐ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梧桐果实带宿萼的果实

功能主治《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湿,平喘。"

用法用量内脏:煎汤,3~5钱。外用:敷贴。

复方①治气喘及风湿痛:臭梧桐花(带宿萼的果实)三至五钱。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止牙痛:臭梧桐子,捣烂,和灰面、胡椒末共煎饼,贴在腮边。(《岭南采药录》)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臭梧桐子

药材名称臭梧桐子

拼音Chòu Wú Tónɡ Zǐ

英文名Fruit of Harlequin Glorybower

别名凤眼子、矮桐子、岩桐子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的果实或带宿萼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

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海州常山,灌木或小乔木,高1.5-10m。幼枝、叶柄及花序等多少被黄褐色柔毛或近无毛;老枝灰白色,有皮孔,髓部白色,有淡黄色薄片横隔。单叶对生;叶柄长2-8cm;叶片纸质,宽卵形、卵形、卵状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7cm,宽5-14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楔形,偶有心形,全缘或具波状齿,两面疏生短毛或近无毛;侧脉3-5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腑生,疏散,通常二歧分枝,花序长8-18cm,花序梗长3-6cm,具椭圆形叶状苞片,早落;花萼幼时绿白色,后紫红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具5棱,先端5深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或卵形;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花冠管细,先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径6-8mm,包于增大的宿萼内,熟时蓝紫色。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平喘。主风湿痹痛;牙痛;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气喘及风湿痛:臭梧桐花(带宿萼的果实)三至五钱。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②止牙痛:臭梧桐子,捣烂,和灰面、胡椒末共煎讲,贴花腮边。(《岭南采药录》)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强威生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强威生草药材名称强威生草来源桔梗科强威生草Lobelia pleotricha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虚弱。主治久病体虚。用法用量0.5~1两。

  • 球花马蓝

    药材名称球花马蓝别名温大青、大青菜[浙江]来源爵床科球花马蓝Goldfussia pentstemonoides Ness[Strobilanthes pentstemonoides(Ness)T.A

  • 贵州追风散

    药材名称贵州追风散拼音Guì Zhōu Zhuī Fēnɡ Sàn别名公黄珠子、马比木来源茶茱萸科贵州追风散Nothapodytea pittosporoides (Oliv.)S

  • 铃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铃兰药材名称铃兰拼音Línɡ Lán别名草玉铃、小芦铃、香水花、鹿铃、君影草、草寸香来源百合科草玉铃属植物铃兰Convallaria keiskei Miq.,

  • 蓝猪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猪耳药材名称蓝猪耳拼音Lán Zhū ěr别名蝴蝶花、蚌壳草、散胆草、老蛇药、倒胆草、单色翼萼来源玄参科蓝猪耳Torenia concolor Lindl.,以全草入药

  • 女儿茶

    药材名称女儿茶拼音Nǚ ér Chá别名岩果紫(《贵州民间药物》),黄茶根、女儿红(《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崖枣树的根或枝叶。4~5月采嫩枝叶;秋

  • 四季海棠

    药材名称四季海棠拼音Sì Jì Hǎi Tánɡ别名蚬肉海棠。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四季海棠的花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et Otto采收

  • 小牛力

    《中药大辞典》:小牛力药材名称小牛力拼音Xiǎo Niú Lì别名土甘草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豆科植物疏叶美花崖豆藤的根。秋、冬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疏叶美花崖豆藤,又名:老秧

  • 山半夏

    药材名称山半夏拼音Shān Bàn Xià别名土半夏、土附子、土田七、小黑牛、马蹄跌打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马蹄犁头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phonium trilobatum(L.)S

  • 猕猴桃根

    《中药大辞典》:猕猴桃根药材名称猕猴桃根拼音Mí Hóu Táo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陕西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