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虎掌草

虎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虎掌草

药材名称虎掌草

拼音Hǔ Zhǎnɡ Cǎo

别名溪畔银莲花、白花虎掌草、见风青、见风黄、蜜马常、汉虎掌、野棉花

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以入药。秋季采根,洗净晒干。

性味辛、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牙痛,胃痛,急、慢性肝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3钱,水煎或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虎掌草

药材名称虎掌草

拼音Hǔ Zhǎnɡ Cǎo

别名见风青、见风蓝、乌骨鸡(《贵州民间方药集》),羊九、狗脚迹(《贵阳民间药草》),土黄芩(《中国药植图鉴》),五朵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毛茛科植物草玉梅全草。夏季采全草,秋季挖根。

原形态草玉梅,又名:溪畔银莲花

多年生草本。基生叶3~6;叶片轮廓肾状五角形,长2.5~6.5厘米,宽4.5~9.5厘米,3全裂;叶柄长5~22厘米。花葶1~3,高7~65厘米;聚伞花序一至三回分枝,长10~30厘米;总苞苞片3(~4),具鞘状柄,宽菱形,长3.2~6.5厘米,3裂;萼片6~8(~10),白色,狭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9~14(~17)毫米,顶端有髯毛;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丝形;心皮30~60。瘦果狭卵形,长7~8毫米,无毛,宿存花柱钩状弯曲。

生境分部生于山沟、荒坡、路旁及疏林中。分布西藏、云南、四川、贵州、甘肃等地。

药理作用小鼠灌服虎掌草内酯有明显止咳作用(吸入二氧化硫引咳法),灌服虎掌草皂甙,祛痰作用非常显着(酚红法)。对离体豚鼠气管均无松弛作用。

性味苦辛,平,有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微苦辣,有小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苦,平,有小毒。"

③《贵州草药》:"性平,味苦微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治喉蛾,痄腮,瘰疬结核,痈疽肿毒,疟疾,风湿疼痛,胃痛,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行经络,攻热毒,除胃痰。胃有痰毒,人多呃逆。消红肿痈疖疮疽,血风疥癞,痰疬结核,流痰横痃,外乳蛾、痄腮,内乳蛾、咽喉疼痛,牙根热毒。"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可舒筋活血,强壮补虚。又治痢疾,外用治疔疮。"

③《贵阳民间药草》:"平虚热,解热毒。治疟疾,咳嗽,风湿痛;外治疮肿。"

④《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化瘀镇痛。"

⑤《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补血,暖体,消积,去湿,愈创,排脓。治病后体温不足,淋病,关节积黄水,黄水疮(外敷可治黄水疮或提出关节中黄水),慢性气管炎,末梢神经麻痹,催吐胃酸。"

⑥《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疏肝利胆,舒筋活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汤含漱。

复方①治蛾子:虎掌草根及叶少许,捣绒,放患者口内含咽(不可久含,以免起泡,蛾子破即吐出)。(《贵州草药》)

②治喉炎:虎掌草全草三至五钱,煎水含漱。(《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痰结瘰疬绕项而生:虎掌草二两,小九枯牛一两,紫夏枯一两,灵仙五钱,白头翁一两。烧酒浸,重汤煎。每晚炖服三杯,服二十一日。虚弱者忌服。(《滇南本草》)

④治无名肿毒:虎掌草根炕干研末,调醋搽患处。(《贵州草药》)

⑤治风湿痛:见风青五钱,加酒煎服。

⑥治疟疾:见风青根一两。捣烂(忌刀切),冲二次淘米水调匀澄清后,倾上层药液,于发病前二小时服。捣烂后包寸口亦可。

⑦治体虚盗汗、咳嗽:见风青五钱,蘘荷根五钱.炖猪肉四两,内服。连用三剂。(⑤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⑧治肝硬化,慢性肝炎:虎掌草根三钱,红糖适量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⑨治胃痛:虎掌草根二两。泡酒一斤,浸泡一周。每次服五毫升,每日三次。或用根三钱,煎汤服。(《云南中草药选》)

备注本植物的根,在甘肃作白头翁使用,参见"白头翁"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虎掌草

药材名称虎掌草

拼音Hǔ Zhǎnɡ Cǎo

英文名Brooklet Anemine Root, Root of Brooklet Anemone

别名见风青、见风蓝、乌骨鸡、羊九、狗脚迹、土黄芩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虎掌草和小花虎掌的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ex DC.2.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ex DC.var.floreminore Maxim.[A.barbulata Turcz.;A.rivularis Buch.-Ham.ex DC.var.barbulata Turcz.ex Fedt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虎常草,多年生草本,高15-65cm。根茎稍斜生,直径0.8-1.4cm,外皮褐黑色。基生叶3-5;叶柄长5-22cm,有白色柔毛,基部有短鞘;叶片轮廓肾状五角形,长2.5-7.5cm,宽4.5-14cm,3全裂,中央全裂片宽菱形或菱状卵形,宽2.2-7cm,3深裂,深裂片上部有少数小裂片和牙齿,侧生全裂片不等2深裂,两面有糙伏毛。花葶1-3,聚伞花序一至三回分枝;苞片3-4,轮生,有柄,叶状,但裂片较狭,一回裂片多少细裂。花两性,直径2-3cm;萼片7-8,花瓣状,白色,倒卵形或椭圆形状倒卵形,长0.9-1.4cm,宽5-10mm,外面有疏柔毛,先端密被短柔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约为萼片长之半;心皮30-60,无毛,花柱拳卷。瘦果狭卵形,长7-8mm,宿存花柱钩状弯曲。花期5-8月,果期6-9月。

2.小花虎掌草,本种植物形态与虎掌草相近,主要区别在于:苞片的深裂片通常不分裂,为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较小,直径1-1.8cm;萼片5,狭椭圆形或倒卵状狭椭圆形,长6-9mm,宽2.5-4mm;植株较粗壮,高42-125c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850-4900m的山地草坡、小溪边或湖旁。

2.生于海拔900-3000m的山地林边或草坡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甘肃西南部、青海东南部、湖北西南部、广西西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南部及东部。

2.分布于辽宁西部、内蒙古南部、河北西部和北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南部、青海东部、新疆、河南、四川西北部和北部。

性状1.性状鉴别 (1)虎掌草 根长圆柱形或类长圆锥形,稍弯曲,有的扭曲或分枝,长5-12cm,直径2-3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具不规则的裂纹及皱纹。根头部略膨大,有残留的叶基、茎痕及灰白色绒毛,并不许多呈纤维状的叶迹维管束及纤维束。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绿色。气微,味微苦。

(2)小花虎掌草 根较上者粗壮,圆锥形,长右达20cm左右,近尾端有分枝。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数列细胞,黄绿色,皮层较窄,细胞含黄棕色物,韧皮部宽广,筛管群径向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散列;射线宽广,含黄棕色物。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化学成分虎掌草根含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草玉梅皂甙(rivularinin),虎掌草皂甙(huzhangoside)A、B、C、D及皂甙(saponins)AR-1、AR-3。

药理作用1.止咳作用:小鼠服虎掌草内酯有明显止咳作用(吸入二氧化硫引咳法)。

2.祛痰作用:小鼠灌服虎掌草甙,祛痰作用非常显着(酚红法)。对离体豚鼠气管均无松驰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4g,加水20ml,置热水浴中浸渍20-30min,滤过。取滤液5ml,置试管中,振摇1min,发生持久性的蜂窝状泡沫,再加碱或醋酸铅试液2-3滴,有类白色沉淀生成。

(2)取本品粉末2g,加70%乙醇5ml,温浸10-20min,滤过。取滤液2ml,加70%盐酸羟胺的甲醇溶液4-5滴,再加10%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2-3滴,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至pH3-4,再加1%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2-4滴,显橙红色至紫红色。

炮制切段、备用。

性味苦;辛;温;小毒

归经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舒筋;消肿止痛。主咽喉肿痛;痄腮;瘰疬结核;痈疽肿毒;疟疾;咳嗽;湿热黄疸;风湿疼痛;胃痛;牙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汤含漱。

注意本品对皮肤刺激性大,接触时间过长,可致发泡。

复方治蛾子方《贵州草药》;治喉炎方《云南中草药选》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行经络,攻热毒,除胃痰。胃有痰毒,人多呢逆。消红肿痈疖疮疽,血风疥癞,痰疬结核,流痰横痃,外乳蛾、痄腮,内乳蛾、咽喉疼痛,牙根热毒。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可舒筋活血,强壮补虚。又治痢疾,外用治疔疮。

3.《贵阳民间药草》:平虚热,解热毒。治疟疾,咳嗽,风湿痛;外治疮肿。

4.《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化瘀镇痛。

5.《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补血,暖体,消积,去湿,愈创,排脓。治病后体温不足,淋病,关节积黄水,黄水疮(外敷可治黄水疮或提出关节中黄水),慢性气管炎,末梢神经麻痹,催吐胃酸。

6.《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疏肝利胆,舒筋活络。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矮陀陀

    《全国中草药汇编》:矮陀陀药材名称矮陀陀别名金丝矮陀陀、白花矮陀陀来源楝科地黄连属植物滇黔地黄连Munronia henryi Harms,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性味辛、微苦,凉

  • 蒲蒻

    药材名称蒲蒻拼音Pú Ruò别名蒲黄根(《产乳集验方》),蒲笋(《日用本草》),蒲儿根(《野菜谱》),蒲包草根(《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或其同属多

  • 金盏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盏菊药材名称金盏菊拼音Jīn Zhǎn Jú别名水涨菊、山金菊来源菊科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 L.,以根、花入药。生境分部河北、江苏、福建。性

  • 柑皮

    《中药大辞典》:柑皮药材名称柑皮拼音Gān Pí别名广陈皮、新会皮(《药性切用》),陈柑皮(《本草求原》)。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或瓯柑等多种柑类的果皮。9~11月采摘成热果

  • 广防风

    药材名称广防风别名防风草、落马衣、秽草、抹草、马衣叶、土藿香、排风草、野苏麻、豨签草[福建]、假豨签草[广西]来源唇形科防风草属植物广防风Ebimexedi indica (L.) rothm.,以全

  • 五托莲

    药材名称五托莲别名毛不出林、细小紫金牛、九节龙来源紫金牛科五托莲Ardisia pusilla A. DC.,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

  • 短柄南蛇藤茎叶

    药材名称短柄南蛇藤茎叶拼音Duǎn Bǐnɡ Nán Shé Ténɡ Jī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短梗南蛇藤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

  • 羊胎

    《中药大辞典》:羊胎药材名称羊胎拼音Yánɡ Tāi出处《本草逢原》来源为母羊腹中的胎兽。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功能主治调补肾虚羸瘦。复方治肾虚羸瘦:羊胎,鹿胎,紫

  • 《中药大辞典》:莺药材名称莺拼音Yīnɡ别名黄鸟、仓庚(《诗经》),皇、商庚、鵹黄,楚雀(《尔雅》),青鸟(《左传》),鸧鹦(《易通卦验》),黄鹂鹠、黄莺、黄袍(陆玑《诗疏》),黄伯劳(《纲目》)。出

  • 挖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挖耳草药材名称挖耳草拼音Wā ěr Cǎo别名杓儿菜来源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金挖耳(烟管头草)Carpesium cernuum L.和倒盖菊(大挖耳草)C. divarica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