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蓼
药材名称辣蓼
拼音Là Liǎo
别名辣蓼草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 Meism及水蓼P. hydropiper L.,以全草或根、叶入药。全草四季可采,根和叶随时可采,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名称辣蓼
拼音Là Liǎo
别名辣蓼草
来源蓼科蓼属植物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 Meism及水蓼P. hydropiper L.,以全草或根、叶入药。全草四季可采,根和叶随时可采,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名称干旱毛蕨拼音Gān Hàn Máo Jué英文名Arid Cyclosorus别名凤尾草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干旱毛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药材名称绣球藤别名铁线牡丹、小九头狮子草、小九股牛、回龙草来源毛茛科绣球藤Clematis ranunculoides Franch.,以根或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贵州。性味淡、微辛,平。功能
药材名称石鳖拼音Shí Biē出处《纲目》来源为石鳖科动物石鳖的化石。性味甘,凉,无毒。功能主治治淋疾血病,磨水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药材名称明萼草拼音Mínɡ è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中华孩儿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ngia chinensis Ben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中
《全国中草药汇编》:磨盘草药材名称磨盘草拼音Mó Pán Cǎo别名耳响草、白麻、磨丬果、土砻盾、石磨仔、磨仔草、磨档草来源锦葵科苘麻属植物磨盘草Abutilon indicum
药材名称轮叶马先蒿拼音Lún Yè Mǎ Xiān 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轮叶马先蒿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dicularis uerticillata 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
《中药大辞典》:马乳药材名称马乳拼音Mǎ Rǔ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乳汁。性味甘,凉。①《别录》:"冷。"②《药性论》:"无毒。"③《本草拾遗》:
《中药大辞典》:海狗肾药材名称海狗肾拼音Hǎi Gǒu Shèn别名腽肭脐(《药性论》)。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海狗科动物海狗或海豹科动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海豹于春季沿海冰块开裂时捕捉雄兽
《中药大辞典》:尖尾风根药材名称尖尾风根拼音Jiān Wěi Fēnɡ Gēn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尖尾风的根。性味辛苦,温。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温。"②《本
药材名称山佩兰拼音Shān Pèi Lán别名白头婆、佩兰、南佩兰、秤杆草、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秤杆升麻、红升麻、土升麻、泽兰、血升麻、细黑升麻、佩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白头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