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野葡萄根

野葡萄根

《中药大辞典》:野葡萄根

药材名称野葡萄根

拼音Yě Pú Tɑo Gēn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葡萄科植物葡萄葡萄。9~10月采收。

原形态①秋葡萄

落叶藤本,茎粗壮;幼枝带紫红色,具羊毛状细毛及黑褐色腺状刚毛;冬芽卵形,先端钝圆。叶互生,卵圆形,长10~20厘米,宽几相等。先端具不明显的3浅裂,基部深心形,边缘有浅锯齿,齿端具刺,上面暗绿色,沿脉有稀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灰色或灰褐色绒毛,脉上并有腺毛;叶柄长5~8厘米,亦密生细绒毛及腺状刚毛。圆锥花序,与叶对生,较叶为长;萼5裂;花瓣5:雄蕊5,花丝着生于花盘基部;子房上位,2室,花柱短,圆锥形。浆果黑色,直径约1厘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长于低的山坡及沟谷两旁湿润处,常蔓延在灌木上。分布河南、陕西、湖北、贵州、四川、江苏等地。

②刺葡萄,又名:千斤藤、山葡萄

落叶藤本。枝条粗壮,黄褐色,无毛,老枝外皮成长片剥落,淡褐色,幼枝密生粗壮锐刺;刺直立或尖端弯曲,长3~4毫米。单叶互生,叶片坚纸质,阔卵形至卵状圆形,长9~12厘米,宽7~11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有时具不明显的3浅裂,基部心形,边缘的锯齿微波状,齿端突出,侧脉直达叶齿,上面绿色,有光亮,下面黄绿色,有时具白霜,叶脉隆起;叶柄长6~12厘米,疏生刺状突起。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10~15厘米;花萼5裂;花瓣5,顶端连合;雄蕊5,与花瓣对生;花盘与子房分离,子房上位,2室,各含胚珠2,花柱较短。浆果球形,成熟后蓝紫色,直径约15毫米。种子直径约5毫米,淡红褐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两旁灌木丛中。分布河南、浙江、江西、江苏、湖北、湖南、贵州、四川、安徽、云南等地。

性味《重庆草药》:"味甘,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行血,消积。治吐血,腹胀症积,筋骨伤痛,痔疮,遗精,白浊。

①《分类草药性》:"治痔疮,遗精白浊。"

⑧《重庆草药》:"行血,活血,消积。治吐血,消肿胀。也用于跌打药酒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两。

复方①治用脑过度吐血:野葡萄根四两。熬水兑白糖服。(《重庆草药》)

②治胸腹胀满成硬块:野葡萄根半斤。炖杀口肉服。(《重庆草药》)

③治筋骨伤痛:刺葡萄鲜根四两,水煎兑酒冲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慢性关节炎:刺葡萄二两,钩藤根三钱,鲜大活血一两,鲜五味子根一两,鲜三月泡悬钩子山莓)一两,鲜百两金一两,娃儿藤根五钱。用肉汤炖服。急性者用猪脚。(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野葡萄根

药材名称野葡萄根

拼音Yě Pú Tɑo Gēn

出处《全展选编·外科》

来源葡萄科植物网脉葡萄

原形态网脉葡萄,又名:大叶山天萝。

木质藤本;幼枝近圆柱形,有白色蛛丝状柔毛,后变无毛。叶心形或心状卵形,长8~15厘米,宽5~10厘米,通常不裂,有时不明显3浅裂,边缘有小牙齿,下面沿脉有锈色蛛丝状毛,叶脉下面隆起,脉网显明,两面常有白粉;叶柄长4~7厘米。圆锥花序长8~15厘米;花小,淡绿色;花萼盘形,全缘;花瓣5;雄蕊5。浆果球形,直径7~12(~18)毫米,蓝黑色,有白粉。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治慢性骨髓炎。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骨髓炎。用野葡萄根1斤,洗净,剥去表皮,抽掉根心,取其肉皮捣烂如泥状(忌用铁器),再加入4个鸡蛋的蛋清及麻油二两、酒(或95%酒精)0.5两调匀成膏,夏季酌加防腐剂。用时将药膏涂在消毒棉垫上,敷于患处,用绷带固定。每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为止。如有瘘管可配合药捻引流脓液。一般疗程在1~2个月左右。对年老、体弱、病程较长的患者,应配合补益气血药内服;如患处无红肿及热感,自觉深部酸痛,单用此膏外敷效果不明显者,可同时内服中药阳和汤,以促使深部脓肿破溃,敷药始能发挥其作用。共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35例,痊愈18例,显效2例。实验室抑菌试验证明,野葡萄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葡萄根

药材名称野葡萄根

拼音Yě Pú Tɑo Gēn

英文名Root of Romanet Grape, Root of Brier Grape

别名葡萄、 千斤藤、山葡萄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网脉葡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wilonae Veitch [Vitis reticulata Gagnep.]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网脉葡萄木质藤本。幼枝近圆柱形,有白色蛛丝状柔毛,后变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7cm;红色,被蛛丝状毛;叶片心形或心状卵形,长8-15cm,宽5-10cm,通常不裂,有时不明显3浅裂,边缘有小牙齿。下面沿脉有锈色蛛丝状毛,叶脉下面隆起,网脉显明,两面常有白粉。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长8-15cm;花小,淡绿色;雄花有极短的花梗,基部有小苞片;花萼盘状,全缘;花瓣5-6,顶部粘合成帽状脱落;雄蕊5-6,与花瓣对生,退化子房埋于花盘中;两性花子房有短柱头,雄蕊5,比子房略长。浆果球形,直径7-12(-18)mm,熟时蓝黑色,有白粉。花期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谷、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痈疽疔疮;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用脑过度吐血:野葡萄根四两。熬水兑白糖服。(《重庆草药》)②治胸腹胀满成硬块:野葡萄根半斤。炖杀口肉服。《重庆草药》)③治筋骨伤痛:刺葡萄鲜根四两,水煎兑酒冲服。(江西《草药手册》)④治慢性夫节炎:刺葡萄二两,钩藤根三钱,鲜大活血一两,鲜五味子根一两,鲜三月泡(悬钩子山莓)一两,鲜百两金一两,娃儿藤根五钱。用肉汤炖服。急性者用猜脚。(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痔疮,遗精白浊。

2.《重庆草药》:行血,活血,消积。治吐血,消肿胀。也用于打药酒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兜兰

    药材名称兜兰别名绉枸兰来源兰科兜兰Cypripedium corrugatum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涩、微酸,平。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消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附件

  • 绿兰花

    《中药大辞典》:绿兰花药材名称绿兰花拼音Lǜ Lán Huā别名虎仔草、石淋草(《泉州本草》),脓泡药(《贵州草药》)。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通泉草的全株。原形态通泉草(《庚辛玉册

  • 独叶一枝枪

    《中药大辞典》:独叶一枝枪药材名称独叶一枝枪拼音Dú Yè Yì Zhī Qiānɡ别名独叶一枝花(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华无柱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

  • 马甲子叶

    药材名称马甲子叶拼音Mǎ Jiǎ Zǐ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叶片。功能主治清热拔毒。外敷治眼热痛,痈疽溃脓。摘录《中药大辞典》

  • 鸡子黄

    《中药大辞典》:鸡子黄药材名称鸡子黄拼音Jī Zǐ Huánɡ别名鸡卵黄(《纲目》)。出处《别录》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黄。化学成分每100克含蛋白质13.6克,脂类30克,碳水化物1克,灰

  • 狗筋蔓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筋蔓药材名称狗筋蔓拼音Gǒu Jīn Màn别名抽筋草、大种鹅儿肠、小九股牛、白牛膝、大被单草、小被单草来源石竹科狗筋蔓属植物狗筋蔓Cucubalus baccifer

  • 冷毒草

    《中药大辞典》:冷毒草药材名称冷毒草拼音Lěnɡ Dú Cǎo别名地黄瓜出处《文山中草药》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匍匐堇菜的全株。春、夏、秋均可采集。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茎长,地上茎短或缺,

  • 长松

    药材名称长松拼音Chánɡ Sōnɡ别名爬地松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偃松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nus pumila (Pall.)Regel[Pinus cembra L.var. pum

  • 二裂叶委陵菜

    药材名称二裂叶委陵菜别名痔疮草、黄瓜绿草、地红花、土地榆、黄瓜瓜苗、二裂翻白草、希日根[蒙名]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二裂叶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 L.,以带根全草或垫状茎基入药。夏

  • 小谷精草

    药材名称小谷精草拼音Xiǎo Gǔ Jīnɡ Cǎo英文名flower of Small pipewort别名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移星草、珍珠草、鱼眼草、天星草、佛顶珠、灌耳草、翳子草、满天星、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