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材>鸡(土从)

鸡(土从)

药材名称鸡(土从)

拼音Jī ( Tǔ Cónɡ )

别名鸡(土从)蕈、鸡菌、蚁夺、蚁(土从)、鸡(土从)菜、鸡脚蘑菇、三坛蘑、鸡肉丝菇、斗鸡菇、白蚁菰、桐菰、鸡肉丝菰、鸡脚菰、伞把菇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1.《广菌谱》:鸡枞蕈,出云南,生沙地间,下蕈也。高脚伞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气味似香蕈,而不及其风韵。

2.《广群芳谱》:鸡枞菌,按《通雅》作鸡枞。《云南志》谓之鸡枞,鸡以言形,枞者花白敛足之貌,说本杨慎。或作蚁枞,以其产处下皆蚁穴。《贵州志》曰,下有蚁若蜂状,又名蚁夺。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植物鸡(土从)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Berk.)Herm[Collybia alluminosa (Berk.)Pet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节采收后除去泥沙,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宽3-23.5cm。幼时圆锥形至钟形,渐伸展,顶部显着凸起呈斗笠状,浅土黄色或灰褐色至黑褐色,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菌褶白色至乳白色,老后带黄色,弯生或近离生,稠密,窄,不等长,边缘波状。菌肉白色,较厚。菌柄较粗壮,长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盖色,中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长可达40cm.孢子印奶油色或带粉红色。孢子椭圆形,光滑,无色,(7.5-8.5)μm×(4.5-5.5)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田野及林缘,其假根与地下白蚁窝相连。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圆锥形,或伸展,中央隆起呈斗笠形,直径可达23.5cm,深褐色、灰褐色或浅土黄色,表面呈放射开裂,边缘有时翻起。菌肉厚,类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或带黄色。菌柄长3-15cm,直径1-2.5cm,白色或灰白色,基部稍膨大并延伸成褐色假根,长可达40cm。气浓香,味淡。

化学成分麦角甾醇(ergosterol)。

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疗痔。。主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精神疲乏,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益胃,清神,治痔。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太白艾

    《全国中草药汇编》:太白艾药材名称太白艾拼音Tài Bái ài来源菊科太白艾Tanacetum variifolium (Chang)Li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

  • 江南卷柏

    药材名称江南卷柏拼音Jiānɡ Nán Juǎn Bǎi英文名Herba Selaginellae Moellendorfii别名石柏、岩柏草、黄疸卷柏来源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

  • 跌打草

    药材名称跌打草拼音Diē Dǎ Cǎo别名细穗爵床、盗偷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十万错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ystasia gangetica (L.) J. Anders. [Jus

  • 米面蓊根

    药材名称米面蓊根拼音Mǐ Miàn Wě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檀香科植物米面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rkleya lanceolata (Sieb.et Zucc.)Miq.[Qundr

  • 山柏

    药材名称山柏拼音Shān Bǎi别名大地柏枝、散柏枝、贵州蹄盖蕨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长江蹄盖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um iseanum Ros.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

  • 西藏桃叶珊瑚叶

    药材名称西藏桃叶珊瑚叶拼音Xī Zànɡ Táo Yè Shān Hú Yè英文名Aucuba himalaica Hook .f.et thoms.别名软叶罗伞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萸科植物喜马拉雅珊瑚

  • 苦瓠叶

    药材名称苦瓠叶拼音Kǔ Hù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壶卢的叶。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晒干捣碎为末,盛于磁器内,随身边,或走路口渴,用末一钱入水饮,不中水

  • 金丝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藤药材名称金丝藤别名大素馨花、香花藤来源木犀科金丝藤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var. axillare Kobuski,以根、叶入药。

  • 牡狗阴茎

    药材名称牡狗阴茎拼音Mǔ Gǒu Yīn Jīnɡ别名狗精(《本经》),狗阴(《本草经集注》),黄狗肾(《饮片新参》),狗鞭(《中药志》)。出处《本经》来源为犬科动物狗雄性的外生殖器,全年可采,以冬季

  • 冬里麻

    《中药大辞典》:冬里麻药材名称冬里麻拼音Dōnɡ Lǐ Má别名柳莓(《植物学大辞典》),水麻(《中国树木分类学》),水麻柳(《贵州植药调查》),水苏麻(《贵州草药》)。出处《峨嵋药植》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