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贤散

二贤散

《百一进方》卷五:二贤散

药方名称二贤散

处方橘红500克甘草盐各120克

制法上药用水1.25升,慢火煮烂,晒干,为末。

功能主治主痰饮。

用法用量温开水调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纲目》卷二十五补。

摘录《百一进方》卷五

《百一》卷五,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二贤散

药方名称二贤散

别名二贤汤、三圣散、涤痰散

处方橘皮(去白取红)1斤,甘草4两,盐4两。

制法水5碗,慢火煮,焙干,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积块,进饮食。清肺,消痰,定嗽,解酒毒。主痰饮内停,食后胸满,翻胃,噎膈,肝气痛。膈中痰饮。肝气痛,常服除根。脾家冷积,每食已辄胸满不下,百药不效者,兼治一切痰气。翻胃及痛。

用法用量二贤汤(《普济方》卷一六五)、三圣散(《医灯续焰》卷十二)、涤痰散(《回春》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润下丸”(见《医方集解》)。

注意虚弱人慎用。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陈皮燥湿而利气,湿去则痰涸,气顺则痰行。食盐润下而软坚,润下则痰降,软坚则痰消。痰在膈中,故用甘草引入胃,甘草经蜜炙,能健脾调胃,脾胃健则痰自行矣。

临床应用食后胸满外舅莫强中服之,腹痛,利下物数块如铁弹子,臭不可闻,旧苦食后胸满之疾豁然顿愈。

摘录《百一》卷五,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 黄白丸

    药方名称黄白丸处方黄连1两,瓜蒌仁1两,白术1两,神曲1两,麦芽1两,川芎7钱,青黛5钱,人中白2钱。制法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功能主治阴虚食积痰火。用法用量口服。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加味丹栀汤

    药方名称加味丹栀汤处方丹皮2钱,山栀1钱5分,赤芍1钱,龙胆草1钱,夏枯草1钱5分,当归1钱5分,生地4钱,柴胡1钱,木通1钱,车前2钱。功能主治肝胆火盛,胁痛耳聋,口苦筋痿,阴痛,或淋浊溺血。用法用

  • 川芎防风散

    药方名称川芎防风散处方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干姜1两,荆芥1两,甘草3钱,甘松3钱,白芷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积年脑泻。用法用量食后酒服;不能饮酒,茶清汤服。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七

  • 白芷立效散

    药方名称白芷立效散处方白芷,防风,白蒺藜(炒),川当归,川芎,地龙(酒洗,炒),黄连,龙胆草,甘草。功能主治疳疮湿痒、胁筋腿畔腐烂。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2钱,水煎服。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一引《傅

  • 六神汤

    《永类钤方》卷十三:六神汤药方名称六神汤处方莲房干葛枇杷叶甘草瓜蒌根黄耆各等分制法哎咀。功能主治补气生津。治三消渴疾。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水煎,空腹时服。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圣济总

  • 丁香黄耆散

    药方名称丁香黄耆散处方绵黄耆1两,丁香1两,当归(焙)1两,白术1两,鳖甲(酥炙净)1两,人参1两,胡黄连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弱,不食,渐损荣卫,肌体羸瘦,时下利,面青

  • 化丝汤

    药方名称化丝汤处方熟地1两,麦冬5钱,贝母1钱,玄参5钱,茯苓3钱,苏子1钱,地骨皮3钱,沙参3钱,荆芥(炒黑)1钱。功能主治肾中之火上冲咽喉,心火相刑肺金,痰中吐血如血丝,日间则少,夜间则多,咳嗽不

  • 回生再造丹

    药方名称回生再造丹处方川芎1两,当归1两,羌活1两,独活1两,木瓜1两,角茴(炒)5钱,小茴5钱,肉桂8钱,甘草8钱,乌药少许,川乌3钱,虎骨(炙)5钱,然铜5钱。功能主治妇人跌扑伤损,遍身疼痛,昏闷

  • 黄耆饮子

    《圣惠》卷七十八:黄耆饮子药方名称黄耆饮子处方黄耆(锉)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生干地黄1两,五味子1两,麦门冬(去心)1两,当归1两,牡蛎1两半(烧为粉)。制法上细锉,和匀。功能主治产后体羸瘦,四

  • 白前散

    《圣惠》卷三十一:白前散药方名称白前散处方白前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生干地黄1两,大麻仁3分,桂心半两,赤茯苓1两,黄耆3分(锉),阿胶8两(捣碎,炒令黄燥),麦门冬1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