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千捶膏

千捶膏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三:千捶膏

药方名称千捶膏

处方松香(锅内溶化,倾入清水内片时,揉白取用)500克蓖麻子180克(净)柏油60克 白蜡60克大黄银朱各60克 左顾牡蛎60克(用粗草包好入火内煨,存性)

功能主治治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在平青石上,先将松香30~60克与蓖麻30~60克铺于石上,用铁锤打碎,干则加蓖麻,湿则加松香,余药亦渐渐掺入,捶至极细腻为度;摊贴患处。遇无名肿毒,用麝香少许,掺于膏药内,初起者一张便效,若已溃者,用阿魏少许,即止痛,且易收口。

注意此膏忌见火,须隔汤炖软摊之。

摘录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三

疡医大全》卷十八:千捶膏

药方名称千捶膏

处方杏仁蓖麻仁各49粒琥珀(灯心同研)冰片各0.9克珍珠豆腐包煮)麒麟竭 当门子乳香(去油)没药(去油)铜绿黄丹龙骨轻粉各1.8克 水安息(龙眼肉大)3块松香(入锅内,小火化开,用麻布滤去滓,冷定,用豆腐水煮数次,再用绿豆汤煮三次,又用葱、韭、生姜汁各200毫升煮干,研细末)24克

制法先将杏仁蓖麻捣如泥,次将余药研成细末,逐渐加入,捶千余下,用大红缎摊贴,忌见火。

功能主治治瘰疬。

用法用量瘰疬初起,贴之自消,将溃贴之,毒从毛窍中出,不致穿溃。若内觉有脓未熟,恐穿溃难于收功,可加木鳖子(去壳)7枚,黑驴蹄(研细)1.5克于膏内,能隔皮取脓。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

猜你喜欢

  • 桃奴散

    药方名称桃奴散处方桃奴5枚甘草7.5克(炙微赤,锉)杏仁2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麝香3克桔梗(去芦头)赤芍药黄芩柴胡(去苗)川升麻川大黄(锉,微炒)鬼臼(去毛)各15克制法上药捣粗罗为

  • 缠喉散

    《仙拈集》卷二:缠喉散药方名称缠喉散处方白僵蚕(研细末)、生姜汁少许。功能主治缠喉风。用法用量和水灌下。摘录《仙拈集》卷二《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缠喉散药方名称缠喉散处方巴豆霜3钱,上辰砂1

  • 白头翁煎

    药方名称白头翁煎处方白头翁2两,牛膝3分(去苗),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羌活3分,赤芍药3分,赤茯苓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防风3分(去芦头),虎胫骨1两(涂酥,炙微黄),牡丹半两,当

  • 鳖甲丸

    《外台秘要》卷七引《广济方》:鳖甲丸药方名称鳖甲丸处方鳖甲(炙)芍药枳实(炙)人参槟榔各60克 诃黎勒大黄各45克 桂心30克橘皮30克制法上药九味,捣细过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鼓胀气急

  • 加减吴茱萸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加减吴茱萸汤药方名称加减吴茱萸汤处方防风(去芦、叉)干姜(炮)当归(去芦,酒浸,炒)牡丹皮桂心(不见火)茯苓(去皮)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半夏(汤洗七次)桔梗(炒)细辛(去

  • 调元生脉散

    《幼幼集成》卷二:调元生脉散药方名称调元生脉散处方人参3克 炙黄耆6克 大杭冬3克 北五味0.6克 炙甘草3克生姜3片 红枣3枚功能主治补元气,生津液。主伤暑经治,身热退后,气阴两亏者。用法用量水煎,

  • 燥湿丹

    药方名称燥湿丹处方蛇床子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浸淫疮。用法用量干掺患处。摘录《青囊秘传》

  • 厉风膏

    药方名称厉风膏处方大风子肉5钱,木鳖子肉5钱,当归1两,细生地1两,防风5钱,紫草5钱,黄柏5钱,玄参5钱,麻黄5分,黄占2两,麻油8两。制法麻油入锅,先将生地熬枯,去滓;再将当归、防、柏、紫、麻黄、

  • 辅正驱邪汤

    《会约医镜》卷十:辅正驱邪汤药方名称辅正驱邪汤处方当归9克 熟地12克人参随便白术9克茯苓7.5克山药9克甘草3克干姜(炒)3克(或用煨生姜4.5克)麻黄3~6克桂枝3~6克功能主治扶正祛邪。治气血两

  • 姜蔻散

    药方名称姜蔻散处方人参1分,川厚朴(制)1分,草果仁1分,良姜1分,诃子(炒)1分,川白姜(生)1分,藿香1分,丁皮1分,苍术(炒)1分,真橘红1分,甘草(炒)1分,木香1分半,肉豆蔻(炮)1分半,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