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地仙散

地仙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地仙散

药方名称地仙散

处方地骨皮(去木.二两)防风(去芦.一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伏暑,烦热不安,及烦热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卫生宝鉴》卷五:地仙散

药方名称地仙散

处方地骨皮1两,防风1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生津液。主心脏积热口干,或烦渴,颊赤,舌涩,及汗后余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青蒿5-7叶,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无青蒿,用竹叶5-7片。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得效》卷九:地仙散

药方名称地仙散

处方地骨皮2两,防风(去芦)1两,甘草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生津液而清肺火。主骨蒸肌热,一切虚劳烦躁。

用法用量每用3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得效》卷九

《本事》卷四:地仙散

药方名称地仙散

处方地骨皮(洗,去心)1两,防风(去钗股)1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主骨蒸肌热。伤寒、伏暑后烦热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竹叶7片,煎至7分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地骨皮气味苦甘寒,入手太阴、足厥阴,能治有汗之骨蒸;防风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阳;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此治骨蒸内热,阴虚烦躁,津液欲伤者,再以生姜之辛温而散,竹叶之辛凉而清,使内外和平,则病魔焉有不去者乎。

摘录《本事》卷四

普济方》卷二三六引《经验方》:地仙散

药方名称地仙散

处方地骨皮1两,防风1两,人参2钱半,鸡苏2钱半,甘草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骨蒸肌热,一切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淡竹叶3-5叶,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六引《经验方》

猜你喜欢

  • 苓桂理中汤

    药方名称苓桂理中汤处方理中汤加肉桂、茯苓。功能主治降阳利水。主火虚上乏,口糜,泄泻。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 金蟾化管丸

    药方名称金蟾化管丸处方水银3钱,明雄黄1两(以2斤火酒,渐煮渐添,以酒尽为度)。制法上乳细,用纸包好,取大蛤蟆1个,剖去肠,只留肝肺,将药包入于肚内,以线缝好,听用;再将银消、白矾各1两研匀,入阳城罐

  • 参附五味汤

    药方名称参附五味汤处方人参3两,附子2钱,北五味子3钱。功能主治男子久战不已,忽然乐极情浓,大泄不止,精尽继之以血,气喘而手足身体皆冷。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八

  • 血脂宁丸

    药方名称血脂宁丸处方决明子、山楂、荷叶、制何首乌、白糖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酸。炮制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7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功能主治降低血脂,软化血管

  • 加味四逆散

    药方名称加味四逆散处方川柴胡8分,炒枳实1钱,生白芍1钱,清炙草8分,干姜5分(拌捣北5味3分),桂枝尖5分,浙茯苓4钱,干薤白5枚(烧酒洗,捣),淡附片5分。功能主治达郁通阳。主伤寒邪传少阴,火为水

  • 十味芎苏散

    药方名称十味芎苏散处方川芎(二钱),紫苏、桔梗(去芦)、柴胡(去苗)、茯苓(去皮)、半夏、枳壳、陈皮,各一钱。干葛(一钱半),甘草(炙.半钱)。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发热头痛。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

  • 榆丁散

    药方名称榆丁散处方防风地榆紫花地丁马齿苋各15克制法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破伤风,邪在半表半里,头汗出而身无汗者。用法用量每服9克,温米汤调下。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五

  • 第一灵宝丹

    药方名称第一灵宝丹处方辰砂2两,雄精5钱,真蟾酥1钱,闹羊花1钱,真云麝3分,上冰片3分,老姜粉3分。制法上药将前四味各研极细末,和匀;后三昧次第加入,研至匀细为度,装储瓷瓶,勿令泄气,随时分装小瓶,

  • 宽热散

    《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婴方》:宽热散药方名称宽热散处方枳壳1两,大黄2两,朴消(研)、甘草半两(炙)。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潮热,客忤疳积。用法用量上为末,用锡盒藏之。每服1字,薄荷七叶煎汤送下。摘录

  • 翘荷汤

    药方名称翘荷汤处方薄荷4.5克连翘4.5克 生甘草3克 黑栀皮4.5克桔梗9克绿豆皮6克功能主治清上宣肺。治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耳鸣目赤,龈胀咽痛者。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