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沉香化气丸

沉香化气丸

《中国药典》: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沉香25g木香50g 广藿香100g香附(醋制)50g砂仁50g陈皮50g莪术(醋制)100g 六神曲(炒)100g麦芽(炒)100g甘草50g

性状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香,味微甜、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理气疏肝,消积和胃。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胀痛,胸膈痞满,不思饮食,嗳气泛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洞天奥旨》卷十一: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沉香1两,木香2两,白芍4两,白术8两,人参2两,黄耆8两,枳壳1两,槟榔1两,茯苓4两,香附2两,附子5钱,天花粉4两。

制法上各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气瘤。

用法用量每日服3钱。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一

《证治宝鉴》卷五: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大黄沉香人参白术神曲、条芩、竹沥、姜汁。

功能主治肺受火邪,气得炎上而致滞气逆气上气,有升无降,熏蒸清道,甚至上焦不纳,中焦不化,下焦不渗。

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上证加黄连

摘录《证治宝鉴》卷五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别名沉香顺气丸

处方陈皮2两,砂仁2两,莪术4两,广藿香4两,沉香1两,甘草2两,六神曲(炒焦)4两,麦芽(炒)4两,香附(制)2两,木香2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理气疏肝,消积和胃。主积滞阻郁,肠胃不畅。

用法用量沉香顺气丸(原书南京方)。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香附(炙)60两,青皮(炒)30两,三棱(炒)30两,木香15两,良姜3两7钱5分,丁香7两5钱,白豆蔻15两,九菖蒲30两,山楂(炒)30两,橘皮120两,黑丑(炒)120两,枳实(炒)60两,莪术(炙)30两,沉香15两,官桂7两5钱,砂仁30两,南星(炙)30两,茯苓30两,莱菔子(炒)30两,苍术(炒)30两,山药30两,苏叶30两,法半夏15两,干姜3两7钱5分,草果仁15两,厚朴(炙)30两,槟榔30两,神曲(炒)30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顺气宽中,和胃化滞。主气逆胸满,肠胃积滞,脾胃虚寒,两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活人方》卷二: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三棱3两,蓬术3两,大茴香3两,黑丑2两,白丑2两,陈皮2两,桑皮2两,青皮2两,枳壳2两,木通2两,卜子2两。

制法神曲糊为丸。

功能主治气积、食积、积痰、积饮,久滞肠胃,痞满刺痛,痛连心腹,两肋胀满,渐成痞块,膀胱寒疝胀痛,一切五积六聚,有余之气,初起者。

用法用量每服1-2钱,午后生姜汤或砂仁汤吞服;如盛气,以茴香汤送下。

摘录《活人方》卷二

《准绳·类方》卷二: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大黄(锦纹者)1两,黄芩(条实者)1两,人参(官拣者,去芦)3钱,白术(去,芦,肥者)3钱,沉香(上好角沉水者)4钱(另为末)。

制法将前四味锉碎,用雷竹沥七浸七晒,候干,为极细末,和沉香末再研匀,用竹沥生姜汁少许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晒干,不见火。

功能主治通闭舒郁,化气通滞。主赤白青黄等色痢疾,诸般腹痛,饮食伤积、酒积、痰积、血积,跌扑损伤,五积六聚,胸膈气逆痞塞,胃中积热,中满腹胀,疟痞茶癖,及中诸毒,恶气伤寒,大便不通,下后遗积未尽,感时疫气、瘴气,并诸恶肿疮疡肿毒,及食诸般牛畜等物中毒。

用法用量每服1钱,小儿6分,以淡姜汤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久郁伤中,不能健运,而积热不化,津液无以下致,故大便闭结不通。大黄荡涤积热以通幽,制熟减苦泄之性;黄芩清彻积热以宽肠,炒过缓苦降之力;沉香以降气通闭也;盖郁必伤脾土,故加白术以健之;热积心伤元气,佐人参以补之;丸以竹沥,润液通闭,仍以生姜汤化下,俾液润便通,则积热自解,而津液四迄,大便无不通之患,何郁久生热之足虑者?

摘录《准绳·类方》卷二

普济方》卷一八一: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人参半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砂仁7钱,槟榔7钱,干山药1两,石菖蒲莪术三棱3钱半,陈皮(去白)1两7钱半,青皮(去白)1两7钱半,官桂1两半,萝卜子6两(微炒),附子1斤4两(临时炒,另研),黑牵牛

制法上为末,淡米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用米醋洒,再晒干。

功能主治消积聚,化宿气,疏风和胃,消酒宽中,破块磨癖。主脾胃不和,停滞不化,胸膈饱闷,呕吐恶心,腹胁膨胀,脏腑闭塞,气喘急,睡不安,一切气症。

用法用量方中石菖蒲莪术黑牵牛用量原缺。

注意孕妇莫服;日间莫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一

《袖珍》卷二引《圣惠》: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茯苓6钱,人参6钱,木香6钱,青皮6钱,丁香6钱,沉香6钱,白术6钱,山药6钱,砂仁6钱,蓬术6钱,三棱6钱,菖蒲6钱,橘皮6钱,槟榔6钱,白豆蔻6钱,官桂1两,萝卜子(炒)1两,香附子10两,黑牵牛末18两。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理气分。主诸气;蛊。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袖珍》卷二引《圣惠》

《中药成方配本》:沉香化气丸

药方名称沉香化气丸

处方沉香1两,制香附1两,陈香橼1两,西砂仁2两,生甘草1两,炒六曲3两。

制法上药除六曲炒外,其余生晒,为细末,冷开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理气。主肝气胃气,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每次1钱5分,以开水吞服,1日2次。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猜你喜欢

  • 当归赤芍汤

    药方名称当归赤芍汤处方全当归6钱,延胡索3钱,桃仁泥3钱,红木香1钱5分,赤芍5钱,红花2钱(炒),枳壳3钱(炙),地榆3钱(炒),银花3钱(炒),山楂肉3钱,藕节3个。功能主治赤痢腹痛,里急后重,乃

  • 赤膏

    《千金》卷六:赤膏药方名称赤膏别名丹参膏处方桂心1两,大黄1两,白术1两,细辛1两,川芎1两,干姜2两,丹参5两,蜀椒1升,巴豆10枚,大附子2枚制法上(口父)咀。功能主治耳聋,齿痛。用法用量丹参膏(

  • 金水丸

    药方名称金水丸处方熟地90g,天门冬90g,山萸肉30g,五味子30g,生龙骨60g,生牡蛎60g,车前子90g。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滋补肾水,敛纳阳光。主视远怯近症(远视、老

  • 疔毒方

    药方名称疔毒方处方食盐、绿矾各等分。制法上为极细末,放瓷器内,3伏日晒,每日搅3-5遍,晒成汁水,埋土内,留1揭益取药处,如不用,密盖之。功能主治疔毒。用法用量遇有疔毒,先以针拔顶,深入见血水出,将药

  • 大归命散

    药方名称大归命散处方石膏(煅)5钱,白术5钱,甘草(炙)5钱,麻黄(去节)5钱,川芎5钱,陈皮(去白)2钱半,荆芥穗7钱5分,龙脑少许,麝香少许。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婴孩小儿伤食,伤寒伤风,夹惊伤

  • 马牙消点眼方

    药方名称马牙消点眼方处方马牙消(研)半两,蕤仁(去皮,研)7粒,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3-7枚,石胆(研)2绿豆大,乌贼鱼骨(去甲,研)半分,赤石脂(研)1绿豆大,黄连(去须,为末)1分,象胆(研

  • 葱白饮子

    药方名称葱白饮子别名葱白汤处方葱白2茎,木通半两,冬葵子半两。制法上细锉。功能主治小儿小便涩少,妨闷不通。用法用量葱白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 二物汤

    《直指》卷十八:二物汤药方名称二物汤处方辣桂1两半,牵牛(炒)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奔豚疝气、攻刺走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摘录《直指》卷十八《圣济总录》卷三十五:二物汤

  • 漏芦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漏芦汤药方名称漏芦汤别名漏芦连翘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漏芦煮散(《普济方》卷二八五)。处方漏芦连翘白蔹芒消甘草各0.8克大黄3克升麻枳实麻黄黄芩各1.2克制法上十味,哎咀。

  • 开光复明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开光复明丸药方名称开光复明丸处方栀子60克 川连120克黄芩黄柏大黄各60克泽泻元参红花胆草各30克赤芍归尾各36克菊花60克防风30克 生地36克石决明蒺藜各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