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芥子

白芥子

药方名称白芥子

处方白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细辛各12克。

功能主治据报道,治疗支所管哮喘1000例,3年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8%[肺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三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心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五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膈俞穴位置:俯伏位,在背部第七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5厘米(1.5寸)的地方。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每次取1/3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稠膏(每次用鲜姜60克,浸泡后捣碎,挤汁),分摊在6块边长为5厘米的方玻璃上或塑料薄膜上(药膏直径为3厘米)再取麝香0.3克(无麝香时可用冰片1克,或丁香粉、肉桂粉共1克)分撒在药膏上,并贴在背部双侧肺俞、心俞、和膈俞穴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在三伏天共贴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从上午11时开时贴药,至下午2~3时为止,如贴后局部有烧灼疼痛时,可提前取下),连贴3年为1疗程。

摘录《外治方》

猜你喜欢

  • 饭匙丸

    药方名称饭匙丸处方饭匙干末1斤(即做饭之锅焦),莲肉(去心)半斤,怀庆山药(炒香)(各为末)半斤。制法以饭匙末量取,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泻。用法用量如湿热甚者,每服100丸,加青皮煎汤送下

  • 大干枣三味丸

    药方名称大干枣三味丸别名枣杏丸处方大枣60枚(擘,去核),葶苈子1升(熬),杏仁1升(去皮尖、两仁者,熬)。制法上药合捣令如膏,可作丸。如硬燥不相着,细细下蜜作丸。功能主治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

  • 加味交加散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加味交加散药方名称加味交加散处方生地2斤(取汁),生姜2斤(取汁),白芍1斤(炒),蒲黄1斤(隔纸炒),当归1斤,桂心6两,延胡1斤(醋炒),红花6两,没药8两。制法地黄汁收炒姜

  • 紫草汤

    药方名称紫草汤处方紫草(去苗)吴蓝各30克木香黄连(去须)各15克制法上四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火黄。先体热身赤,午后变凉,遍身有赤点起者。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食

  • 黄仙饼子

    药方名称黄仙饼子处方川楝子3两(去核,锉作块子,1两用斑猫49个,面半升,同炒焦;1两用硇砂1钱,研碎,同面半升炒焦;1两用巴豆49粒,麸半升炒焦。斑猫、硇砂、巴豆、麸、面并不用,只留川楝子),黑附子

  • 四味枳实散

    药方名称四味枳实散处方枳实30克人参川芎芍药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肝气不足,两胁疼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生姜、大枣汤调服。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大内伤丸

    药方名称大内伤丸处方白术(黄土炒)6钱,枳壳(麸炒)6钱,黄芩(酒炒)6钱,厚朴(姜汁炒)5钱,香附(童便炒)5钱,苍术(米泔水洗,葱汁炒)5钱,草果(炒)5钱,木瓜5钱,赤曲(炒)5钱,三棱(蜜炙)

  • 黄金膏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黄金膏药方名称黄金膏处方麻油半斤,藤黄1两。制法熬麻油至滴水成珠,离火,入白蜡、黄蜡各5钱,搅化,再入藤黄,搅匀收贮。功能主治跌打损伤,筋骨断落,刀伤杖疮,汤火伤。用法用量此药愈

  • 魁蛤丸

    药方名称魁蛤丸处方香附(醋煮)4两,桃仁2两,瓦楞子(即魁蛤,煅,醋煮1昼夜)2两,大黄(蒸)1两,牡丹皮1两,当归1两,川芎半两,红花半两。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瘀血作痛,经

  • 黄连胃风汤

    药方名称黄连胃风汤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川芎、当归、芍药、木香、黄连、官桂、粟米。功能主治下血人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脓多,加阿胶;血多,加地榆、乌梅、炒蒲黄;血甚不止,加乌梅、椿皮、京墨;有热,加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