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茴香散

茴香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三棱(炮,切)蓬莪术(炮,切)金铃子(去核,麸炒赤)各30克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甘草(炙)各15克木香当归(洗,焙)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气疾,脐腹满,膀胱疝气,小肠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如小肠撮痛,炒生姜,酒调下,如人行五七里,再服一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附子(用去壳巴豆2~7粒,同炒焦,巴豆不用)茴香(炒)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外肾肿大,胀闷作痛。

用法用量幼儿每服1.5克,空腹时煎紫苏叶汤调下,如是3岁以上服3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普济方》卷三○一引《千金》: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蒺藜附子茴香子等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疮,风冷所伤,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引《千金》

《保命集》卷下: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别名茴香

处方茴香(炒)、苦楝(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消病,下焦初证,小便如膏油。

用法用量茴香汤(《洁古家珍》)。

摘录《保命集》卷下

普济方》卷三九九引《全婴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炒)、川楝子(去核)、牵牛、巴戟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疝气攻,阴核肿大。

用法用量3岁半钱,灯心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九引《全婴方》

幼幼新书》卷十引《形证论》: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炒)半钱,芸苔子半钱,田螺壳2钱,甘草3寸(炙),川楝子1分(用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瘹气。小儿生下5个月以上至7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在脐下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煎沉香汤调下;木香汤亦得。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引《形证论》

《医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炒)、木香、黑附子(炮)、金铃子(去核,用皮)、萝卜子(炒)、槟榔、破故纸(炒)、白豆蔻(煨)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盘肠气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半盏,入盐煎服。

摘录《医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

《本事》卷三: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炒)1两,蓬莪术1两,京三棱1两(2味炮熟,锉),金铃子肉1两,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膀胱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调下。每发痛甚连日,只2-3服立定。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茴香气味辛温,入足厥明;金铃子肉气味苦微寒,入手、足厥阴;蓬莪术气味苦辛温,入足厥阴;京三棱气味苦平,入足厥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能缓诸药之性;热酒调送,欲药性之入厥阴也。此治膀胱气痛不可忍者。刚剂屡投而效,故治以攻坚破积之药,虽有缓中之品,而苦辛泄肝之药居多,气既得泄,病自缓矣。

摘录《本事》卷三

《圣惠》卷七: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别名茴香子散

处方茴香子1两,苦楝子1两(炒微黄),木香半两,槟榔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盲肠气,小腹连阴疼痛。

用法用量茴香子散(《普济方》卷二五○)。

摘录《圣惠》卷七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舶上茴香1两(炒),金毛狗脊1两(刮去皮毛),黑牵牛2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膀胱气肿硬,上下不定,腰膝气滞疼痛,行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3钱,入腻粉少许拌匀,以猪肾炒,临卧盐酒调下;盐汤亦得。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神巧万全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1两,紫苏1两,槟榔1两,木通2分,巴戟(去心)2分,人参2分,赤茯苓2分,当归半两,桃仁(去皮,麸炒黄)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淋,小肠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神巧万全方》

《直指小儿》卷二: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芸苔子(炒)1分,蓬莪术1分,茴香(炒)1分,青皮1分,甘草1分,辣桂半分,木香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脐下气块瘹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盐汤调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二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三棱(炮)、茴香(炒)、甘草没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吊疝,大人膀胱疝气痛。

用法用量煎吊藤汤调下;葱汤亦可。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颅囟经》卷下: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冬青胆(阴干)、生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孩儿赤眼,并治胎热及疳障多泪。

用法用量每洗眼时,取药1分,水1盏,煎10沸后,温洗之。

摘录颅囟经》卷下

脉因证治》卷下: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苦楝(炒)、五味。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消,小便如油。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酒送下。

摘录脉因证治》卷下

《医方类聚》卷九十引《经验良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1两,川楝肉(炒)半两,破故纸(炒)半两,香附子半两,猴楂子半两(去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男子小肠气,女子盘肠气,寒湿气入少腹疼痛,或外肾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盐汤任下,日3次。初生小儿女皆可服。如药冷,将盏盛药,于热汤内坐热,涂母乳与吃。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引《经验良方》

《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经验秘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广木香1两,茶1两,八角茴香半两,乳香半两,人参半两,川楝子2两半(去皮子),甘草1两半,知母1两半,小茴香1两半,贝母1两半,沉香2钱,安息香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好酒和聚,阴干为末。每服3钱,空心酒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经验秘方》

猜你喜欢

  • 百花定喘丸

    药方名称百花定喘丸处方冬花2两,丹皮4两,陈皮4两,黄芩4两,桔梗4两,天门冬4两,生紫菀4两,麦冬4两,杏仁(去皮,炒)4两,北沙参2两,麻黄4两,花粉4两,前胡4两,薄荷4两,生石膏2两,百合4两

  • 摄阳汤

    药方名称摄阳汤处方人参30克黄耆30克白芍15克麦冬15克 北五味3克山茱萸9克 熟地30克功能主治治大病之后,阳虚外泄,腠理不能自闭,而遍身汗出,日以为常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理中化痰丸

    《明医杂着》卷六:理中化痰丸药方名称理中化痰丸处方人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制法上药为末,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温中化痰。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

  • 木通散

    《太平圣惠方》卷四:木通散药方名称木通散处方木通30克(锉)槟榔羚羊角屑赤芍药 黄苇当归(锉,微炒)车前子各22.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功能主治清热通淋。治小肠实热,心胸烦闷,

  • 背疽照火方

    药方名称背疽照火方处方麝香2分,雄黄1钱,朱砂1钱,血竭1钱,没药1钱。制法上为细末,棉纸拈长尺许。功能主治背疽阴症。用法用量每用药3分,真麻油润灼,离疮半寸许,自外而内周围徐徐照之。火头上出,药气熏

  • 白凤散

    药方名称白凤散处方鸡子1个(打1孔,去黄留白),矿石灰2钱(入鸡子内)。制法鸡子用纸封口,外用盐泥封固,火煅通红,去泥,碾为细末。功能主治脓窠疮。用法用量茶油调搽。摘录《医宗说约》卷六

  • 加减茯苓汤

    药方名称加减茯苓汤处方赤茯苓1钱,橘红1钱,泽泻1钱,桑白皮1钱,赤芍药1钱,半夏(姜制)1钱,石膏1钱,白术1钱半,人参8分。功能主治消渴,食已如饥,胃热消谷,阳明脉盛,心火上行,面黄肌瘦,胸满胁胀

  • 金料散

    药方名称金料散处方当归2钱,川断2钱,沉香2钱,血竭2钱,龙骨8分,朱砂1钱,故纸2钱,牛膝2钱,三七2钱,乳香2钱,申姜5钱,年健5钱,虎骨4钱,红花1钱,木香1钱,没药2钱,白芷6分,土虫2钱,台

  • 雷楔

    药方名称雷楔别名紫金锭子处方续随子5两,川乌头2两,甘草2两,蟾酥1两,雄黄1两,白矾1两,麝香7钱半,辰砂1两5钱,片脑2钱,人言5钱,轻粉5钱,桔梗1两5钱,黄连1两3钱,白丁香3钱,巴豆49粒(

  • 血脂宁丸

    药方名称血脂宁丸处方决明子、山楂、荷叶、制何首乌、白糖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酸。炮制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7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功能主治降低血脂,软化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