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香连丸

香连丸

《中国药典》: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800g木香200g

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绛兵部手集方》: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处方宣连 青木香各等分

制法上药,同捣筛,白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20~30丸。每日二三次。其久冷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服。

摘录《政和本草》卷七引《李绛兵部手集方》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别名豆蔻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木香15克黄连22.5克(去须微炒)诃黎勒15克(煨,用皮)肉豆蔻122枚(去壳)丁香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以烧饭和丸,如黍粒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失调,下赤白痢,腹内疠痛,日夜频作,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以粥饮送下5丸,日三四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处方木香黄连(去须,炒)甘草(炙,锉)肉豆蔻(去壳)

制法上四味,等分,捣罗为末,砂糖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热痢。

用法用量每次15丸,空腹时用米汤下,更以意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鸡峰普济方》卷十四: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处方黄连地榆赤石脂各60克龙骨阿胶木香艾叶黄芩各30克 肉豆蔻45克使君子22.5克赤芍药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便泄下痢,日夜无数,怠堕力少,米谷不化,脓血相杂,脐腹疠痛,痞满肠鸣,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乌梅米饮下,不拘时。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四

儒门事亲》卷十二:香连丸

药方名称香连丸

处方木香诃子肉(面炒)黄连(炒)各15克龙骨6克

制法上为细末,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湿热痢无积滞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汤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猜你喜欢

  • 瓜蒌煎丸

    药方名称瓜蒌煎丸处方瓜蒌2个,杏仁1两2钱,半夏1两。制法上件药,并依法修事,先将瓜蒌瓤,用银石器内熬成膏,次入杏仁再熬,候冷,入半夏、瓜蒌皮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肺经攻注,面生风疮,上喘气促

  • 加味当归饮子

    药方名称加味当归饮子别名加味当归饮处方当归5钱,生地黄5钱,升麻5钱,防风2钱半,荆芥穗2钱,何首乌2钱,白芍药3钱,柴胡3钱,川芎3钱,羌活3钱,黄耆3钱,红花1钱,苏木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诸疮

  • 六龙固本丸

    《寿世保元》卷七:六龙固本丸药方名称六龙固本丸处方怀山药4两,巴戟肉4两,山茱萸肉4两,川楝子肉2两,黄耆1两,补骨脂2两(青盐3钱煎汤,拌半日,搓去皮,黄柏5钱酒煎,拌骨脂,炒),小茴香1两(盐2钱

  • 止血蒲黄散

    药方名称止血蒲黄散处方蒲黄60克栝楼60克犀角屑30克甘草60克(炙微赤,锉)桑寄生60克葛根90克(锉)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功能主治治伤寒温病,时气疫毒,及饮酒伤中,吐血不止,面黄干呕,心胸烦闷。用

  • 赤虎丸

    《杨氏家藏方》卷四:赤虎丸药方名称赤虎丸处方天南星(大者)、赤小豆各等分(并生用)。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湿攻注,脚踝肿痛,或筋脉牵急疼痛。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淡生姜汤送下

  • 救儿回生汤

    药方名称救儿回生汤处方人参2钱,白术3钱,茯苓1钱,砂仁3粒,炒黑干姜5分,山楂5粒,萝卜子5分,车前子1钱,厚朴3分,神曲3分,半夏5分。功能主治补脾胃,止吐泻。主小儿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痉,头摇手动,

  • 喉痧妙药散

    药方名称喉痧妙药散处方真尖黄、提濂珠、三梅片、西月石、银粉霜、天竺黄、飞朱砂。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喉痧。用法用量吹喉。摘录《喉科家训》卷四

  • 羚羊片散

    药方名称羚羊片散处方羚羊角、夜明砂、草决明、木贼草、桑白皮、木通、丹皮、赤芍、归尾。功能主治目生翳。摘录《医门补要》卷中

  • 槐萼散

    药方名称槐萼散处方槐萼(炒)6分,生地黄(酒拌,蒸)6分,青皮6分,白术6分,荆芥6分,川芎4分,升麻1钱,当归身(酒浸)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肠风、痔漏下血。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米饮送下。煎服

  • 香棱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香棱丸药方名称香棱丸别名仙方香棱丸(《卫生宝鉴》卷十四)、香壳丸(《玉机微义》卷二十)。处方木香丁香各15克 京三棱(细锉,浸一宿)枳壳(去瓤,麸炒)青皮(去白)川楝子(锉,炒)茴